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历史
  • 题型 综合题
  • 难度 中等
  • 浏览 869

(25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言论一: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言论二:子路问政
子曰:义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无所错(措)手足。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上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计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在一批心志高远的学者促进下,理学于宋代兴起。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1)结合材料一与材料二,概括孔子和董仲舒有哪些思想主张?(8分)
(2)结合材料三与所学知识,概括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现代学者将宋明理学分为理学与心学,你认为理学与心学最大的区别在哪里?(2分)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8分)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25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言论一: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