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学生小楠学琴五年了,她恨透了钢琴。她对父母时常提醒自己“别忘了练琴”之类的话尤为反感,甚至听到他们提醒“快起床”、“早些休息”的话都心生厌倦,更不用提父母过问她学习成绩了,有时,她从心里讨厌她的父母,总之,小楠反感父母说的每一句话。请你分析:你认为小楠的行为属于什么心理现象?其具体表现在哪里?请你劝说:请你告诉小楠,如果不设法调整,将给她带来哪些危害?请你帮忙:如果小楠要与父母沟能通,她需要掌握哪些交往的艺术?
材料一:2014年3月3日和3月5日,在全国政协、全国人大第十二届二次会议开幕式上,全体与会人员起立,为在3月1日晚云南昆明火车站发生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中遇难的民众默哀。材料二:2014年3月8日凌晨2点40分,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宣称:原定由吉隆坡飞往北京的载有239人的波音777—200飞机(MH370)与管制中心失去联系。事件发生后,参与联合搜寻的国家达20多个,上天入海不放弃……⑴ 上述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⑵ 甲同学看了马航事件的报道后,认为“人生无常,要及时行乐。”请评析甲同学的观点。
材料一:2014年3月10日,周强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报告指出:2013年,人民法院加大庭审公开力度,建成中国法院庭审直播网,各级法院直播案件庭审4.5万次;建成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最高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文书3858份,地方各级法院上网公布生效裁判文书164.6万份。材料二:自2002年开始,中央电视台每年都要举办《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自2007年开始,我国每两年开展一次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榜样传递着正能量,感动着、激励着人们向善。⑴ 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⑵ 请分析两则材料所反映的主题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好心人”救人免责、鼓励为“好心人”作证、被救助人诬陷敲诈或被刑拘……被称为“好人法”的《深圳经济特区救助人权益保护规定》于2013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全国首个保护救助人的专门立法。⑴ 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该规定的出台有何重要意义?⑵ 我们未成年人在救助他人时要注意什么?
“排好队、快走、好跟上!”每到放学时,学校门口传来这样的喊声。学校门口车来来车往,老师和保安只能用自己的身体为学生们架起临时“护栏”,这也便形成了“中国式放学”。(1)上述材料(及图片)说明了什么时候问题?(2)为解决“中国式放学问题”,请你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这样一则民间故事:一对夫妇晚年得子,十分高兴,把儿子视为掌上明珠,捧在手上怕飞了,含在口里怕化了,儿子长大以后什么事都不让他干,连基本的生活也不能自理。一天,夫妇俩要出远门,怕儿子饿了,于是想了一个办法,烙了一张大饼,套在儿子的颈上,告诉他想吃时就咬一口。但是等他们回到家里,儿子还是饿死了。原来他只知道吃颈前面的饼,不知道把后面的饼转过来吃。( 1 ) 儿子饿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 分 )( 2 ) 有些同学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这种依赖的思想对自己的成长有什么不利影响?( 3 )这则故事对你有何启示?( 5 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