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近日,“人民日报网”贴出了一则“微议录”——是英语害了中文吗?贴上说:从小学开始,我们就被告知,英语要是学不好,中考、高考就免谈。而语文考试的模式化,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给磨灭了,那如果不学英语,国人的汉语就会好吗?除了抱怨,我们还能做哪些改变?对这则微议录的内容,你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观点鲜明,语言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20字左右。)答:
“慎独”是中国传统文化所提倡的一种自我修身方法,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仍能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违背道德观念、做人原则的事。其实,无论是自然界还是我们所生存的世界,我们都会发现“慎独”留给我们的感悟和思考。“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何尝不是一种“慎独”,奸佞小人中的君子何尝不是一种“慎独”,物欲横流中的洁身自好者何尝不是一种“慎独”,科学探求中的“异见者”何尝不是一种“慎独”……所以说,“慎独”既是一种美德、一种情操、一种修养,也是一种境界、一种精神。对于“慎独”,你或许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你或许会有一种独特的感受,你或许会有独到的见解和认识。请以“我在独处的日子(时候)”或“说慎独”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选文体,立意自定,不得套作或抄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大师说,每一个人都有他的潜力,就如每一粒米都有它的潜力一样。有人问,米有什么潜力呢?大师问,你看过酿酒吗?酿酒师把米蒸熟,再把蒸熟的米放进缸里,然后把缸密封起来,让米与外界隔绝,隔绝外界的喧嚣与繁华。一段时间后,缸里那质朴的米就酿成醇香的酒。这时,几元钱一斤的米开始成为几十元、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酒,这就是米的潜力。大师顿了顿,继续问,米的潜力是怎么形成的呢?就是从它在缸里密封的那一刻开始的,从它隔绝外界的喧嚣和繁华开始,是黑暗、孤独、寂寞、沉静酿就了它的潜力。每一粒米的潜力,是由黑暗、孤独、寂寞、沉静“酿”成的,每一个人潜力的挖掘和开发,也是如此,大师说。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人曾这样总结现代人不健康的工作生活方式:把思考交给了电脑,把联系交给了手机,把行走交给了汽车,把健康交给了药丸…… 诚然,人们在过分追求便捷、享受便利时,无形中丢弃了原本应该拥有甚至必须终生坚守的东西。作为中学生,也应该很好的自我反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是否也丢弃过什么?例如生活中的爱心、孝心、同情心、责任心,再如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等。请以“不该丢弃的___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1)先补充所给题目,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700字。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古代大哲学家老子说:“万物莫与朴素争美。”他的意思是说朴素是至高的美德之一;西晋傅咸说:“奢侈之害,甚于天灾。”他的意思是说奢侈的生活方式所造成的祸害比天灾给人的祸害还要大;明代朱柏庐在《治家格言》中写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他的意思是说生活中的许多东西都是辛苦得来,不能随意浪费。其实,这些道理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健康的生活方式能使人得到健康的身心;简单的生活方式能使人变得不简单。请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可以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庄子《人间世》有这样一则文字:(夫养虎者)不敢以生物与之,为其杀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与之,为其决之之怒也。时(同“伺”)其饥饱,达其怒心。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也;故其杀者,逆也。顺着虎的性情,它就会亲近人;违逆了虎的性情,它就会伤害人。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作文,文体(诗歌除外)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