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诗歌,完成后面问题。(共13分)四时田园杂兴 宋 · 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儿女各当家”指 。诗作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写幼童“也傍桑阴学种瓜”的细节,意在表现什么?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两个小题。柳州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让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诗中的“共”和“乱”用得精当,耐人寻味,请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李白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②,三谢不能餐。[注]①雕胡:即“菰”,俗称“茭白”,生在水中,秋天结实,叫菰米,可以做饭,古人当作美餐。②漂母:据《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年轻时穷困,曾受一个漂洗丝絮的老妈妈(漂母)的一饭之恩。第二联上下两句中最富含蕴味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分析。(4分)尾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李商隐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22.首句写出骆氏亭怎样的环境特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23.许多人说“留得枯荷听雨声”是全篇的点睛之笔,请说说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答题。题春晚周敦颐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1)本诗的题目为“题春晚”,请分析诗句是怎样紧扣诗题的。(2)为什么说本诗的意境是“静而不寂”?
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贺新郎①寄李伯纪丞相张元干曳杖危楼去。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宿雁落、寒芦深处。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②,谁伴我,醉中舞?十年一梦扬州路。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谩暗涩、铜华③尘土。唤取谪仙平章看,过苕溪、尚许垂纶否?风浩荡,欲飞举。注释 ①这首词作于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这一年,宋向金屈辱求和已成定局,但李纲(字伯纪)仍上书反对。南渡后,李纲曾任宰相,不久被罢免。张元干曾为李纲属官。②鼍:亦称扬子鳄,鼓:用鼍皮蒙的鼓。这里形容鼾声如鼓。③谩:同“漫”,徒然的意思。涩:不滑润。铜华:即铜锈。有人认为“正人间、鼻息鸣鼍鼓,谁伴我,醉中舞”这两句“语浅而情深”,试作简析。词的下片大量用典,任选一处指出用了哪个典故,并分析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