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夏丏尊先生
叶圣陶
夏先生名铸,字勉旃。那时浙江省有许多人想举他做省议员,他以为当那种省议员毫无意义,就在选民册上把“勉旃”改为声音相近的“丏尊”。这么一来,写选举票的都把“丏”字写成了“丐”字,投他的票就全成为废票了。
他是浙江上虞人。十六岁做了县学生员,后来到日本学染织工业。浙江第一师范请了日本教师,需要翻译人员时,夏先生已经精通日语,就入校当翻译。他见到学生的国文程度不能有多大进步,就自告奋勇,愿意充任国文教师。一班学生经他指导,国文程度相当地提高了。他鼓励学生写作,向报纸杂志投稿,被发表的很多,学生的写作兴趣更多加浓厚了。他又提倡思想自由,劝学生多看新书,不要死捧着几本课本了事。
上虞春晖中学聘夏先生为教师。夏先生觉得白马湖有山有水,清静空旷,环境很好,就在学校近旁造了一所平屋,想终老是乡。他想把春晖办成全国的模范中学,招集多数学者,一面教育青年,一面研究学问,从事著作,每个教师的教授时间定得很少,薪水数目定得很低,用著作的稿费和版税作为生活费的补助。欣羡他这种理想的人一时很不少,因此大家都知道春晖中学是浙江的优良学校。后来离开春晖,夏先生在上海办起了立达学园。所有教职员全是同志,一致抱着献身教育的志愿。各人把能做的事尽力地做,把能教的课尽量地教,无所谓薪水,每人每月只取零用费二十块钱。
夏先生担任的是暨南大学的文学院长,又任开明书店《一般》杂志的编辑。后又创办了《中学生》杂志,他认为学生在一般中学里,受教育的范围宽广多了,必须食而能化,举一反三,知识能力从而长进,思想情感从而发皇,才是真正的受教育。但是一般中学生没有给学生享受这种福利。他为弥补这种缺憾,花了不少心血编辑《中学生》杂志。每期都是自己拟定了题目,特约相当的人写文稿,务使面面顾到,绝不随便凑数,让杂志真正成了“杂”志。
“八·一三”战事发生以后,曾经被日本宪兵部抓去过一回,关了十天才放出来。我回到上海看他是战后四六年二月初,他精神颓唐,满腔郁愤,但是并不为了自己的什么事。最难忘的是他临终前一天向我说的那一句话,也就是我所听到的他的最后一句话——“胜利,到底啥人胜利?无从说起。”这句话抵得一篇悲天悯人的大文章。
一九四八年五月一日
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追忆夏丏尊先生的?请作简要分析。
如何理解文末“胜利,到底啥人胜利?无从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