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右图为整理后的某夫妇体细胞染色体排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染色体的形态和组成看,图中所示人体体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图甲含有的一对性染色体为 ,图乙含有的一对性染色体为 。(2)该夫妇第一胎生的是女孩,假如她(他)们再生第二胎,生男孩的可能性为 。(3)若该对夫妇中,丈夫有耳垂(Dd),妻子有耳垂(Dd),他们生了一个有耳垂的孩子,该孩子相关的基因组成是 。
以淀粉为主的食物代谢过程如图所示,图中标号①~④代表人体器官,箭头代表有关物质的去向。回答下列问题:
(1)淀粉在①内被初步消化成_____,最终在小肠内被_____(填两种消化液)中的消化酶分解为葡萄糖。
(2)小肠内壁特有的_____,增大了小肠的吸收面积。葡萄糖被小肠吸收后进入血液,最先到达心脏的_____,然后随血液进行循环。
(3)血液中的葡萄糖最终被运往人体各组织细胞,通过呼吸作用为组织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_____,其中呼吸作用需要的氧气来自_____(填标号)。
(4)部分葡萄糖进入原尿后,被肾小管_____到血液中。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除了以尿液的形式排出外,也能通过_____以汗液的形式排出。
人类对生命世界的认知是在科学探究和实践中不断地修正和深化的。在疫苗研发过程中有一个经典案例,1881年,著名的微生物学家巴斯德,为了探究注射脱毒炭疽杆菌能否增强绵羊预防炭疽的免疫能力,做了以下实验:
组别
对象
第一次处理
10天后第二次处理
方法
结果
甲组
每组25只健康绵羊
注射脱毒炭疽杆菌
没有患炭疽
注射强毒炭疽杆菌
乙组
不注射脱毒炭疽杆菌
患炭疽全部死亡
(1)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设置乙组实验的目的是起_____作用。两组参与实验的绵羊,在生理状况、年龄、性别等方面均保持一致,这是为了控制_____。
(2)本实验中的脱毒炭疽杆菌相当于计划免疫中的_____,它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炭疽杆菌的_____。
(3)本实验巴斯德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___。
桦尺蛾在遗传和进化中有着重要的价值。18世纪,英国的曼彻斯特地区有一种桦尺蛾,它们夜间活动,白天栖息在长满地衣的树干上,体色大都是浅色,只有少数是深色的。工业革命后,大量的煤烟灰严重污染了城市和近郊,树干上的地衣不断死亡,树干也被染成了黑色,深色的桦尺蛾变成了常见类型,浅色的却成了极少数。请回答下列问题。
(1)桦尺蛾的身体分部,足和触角均_____,使它们的运动更加灵活,活动范围更加广泛。
(2)在工业污染区,深色的桦尺蛾能较好地躲避鸟的捕食,那么桦尺蛾体色变深属于 _____(有利/不利)变异。根据达尔文的观点,浅色桦尺蛾和深色桦尺蛾数量的变化是_____的结果。
(3)在遗传学上,桦尺蛾体色的浅色与深色是一对_____,它们是由显性基因( B )和隐性基因( b )共同控制的。如图杂交实验中,子代浅色个体的基因组成为_____。子代深色个体中,基因组成与亲代相同的概率为_____。
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闭环泡泡获国际盛赞,体育健儿敢于拼搏的精神振奋人心。如图是人体的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新陈代谢活动示意图,A、B、C、D代表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
(1)冰雪健儿们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内闪电般地滑行,在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上挑战高难度动作,协调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的结构是_____。运动时新陈代谢加快,发生在A过程的气体交换,①代表的气体为_____。B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_____。D过程,肾单位将流经的血液净化,同时产生尿液,表示重吸收作用的是_____(②/③)。
(2)人体各系统相互协调配合,为组织细胞提供物质和能量,排出代谢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稳定。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通过血液循环,最后由图中的_____系统排出体外。
(3)小肠绒毛中、肺泡外、组织细胞处和肾单位等都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适于物质通过或物质交换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请写出2条)。
“碳中和”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或生态系统中二氧化碳的收支平衡,即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吸收量相当。如图是某项目式学习小组绘制的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虚线圈内为某一食物网。请据图分析作答。
(1)若图中各相邻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为 20 % ,鹰获取能量最少的一条食物链为 _____,该食物网中鹰与蛇的关系为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遭到破坏,而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减少,植被得以恢复,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
(3)图中,通过生理过程_____(填序号),绿色植物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大量的氧气,有效维持了生物圈的_____。
(4)请结合本题的碳循环示意图,为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提出可行性建议或做法。 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