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小说,完成小题。( 21分)
青岛啊,青岛
刘兆亮
青岛是一个很美丽的城市。我那时认为它恰如其分的美丽是因为父亲去了那里。
那时我正上高三,父亲带着家中最破的被子和那顶漏雨的安全帽到县城坐火车。父亲就到学校去看我,但他并没有见到我,他的脚刚好踩到上课铃声。父亲就给看门师傅留了一张字条,写道:“儿,我去青岛干活儿了。青岛好啊,包吃包住一天20块钱。你好好念书,争取考到青岛去。”署名是“父亲亲笔”。
这是父亲写给我的第一封书信,是写在随手捡起的烟盒上的,烟盒上脚印清晰可辨,比父亲的字还工整。但父亲的字比它精神多了,撇撇捺捺都有把持不住的去青岛的激动之情。 青岛好啊!父亲这个赞美诗般的感叹也是听别人陈述来的。父亲没去过青岛,甚至他连比县城更大点儿的城市都没去过,但父亲那时去青岛了。看到父亲的留言,我很高兴。
父亲在一个叫观海山的山上建花园。山不太高,但站在山顶上可以看到海,下雨天不上工,父亲就上山顶去看海。看海是父亲最高级的精神生活。在他的物质生活方面,让他津津乐道的,是能隔三差五吃到两块五一斤的肥肉膘。父亲说,瘦的他们才不爱吃呢,青岛的肥肉真贱!父亲说,乖乖,青岛就是青岛啊!
但青岛没有及时给他发工资,这是堵心窝儿的事。父亲说,肥肉很香,但一想到钱就咽不下去了。
父亲走时只准备了25块钱生活费,父亲花了40天。之后,他摸口袋时,兜里只剩下五个手指头了。当然,在他的内裤边,母亲还连夜为他缝进了50块钱。但那钱不能动啊!
青岛怎么不发工资呢?老板解释说临时有点儿困难,让父亲等人项一顶。父亲觉得那个李老板说的话不虚。以前李老板让父亲下山替他买的烟都是十多块钱一包的,现在下降到四块多钱一包了。
给李老板买烟是父亲难忘青岛的另外一个原因。
起初,父亲买烟买得一肚子得意,觉得老板还挺把自己当回事。等父亲戒烟了——实际是没有闲钱买烟了,他才感觉到买烟成了一种煎熬和痛苦。
父亲每次烟瘾上来的时候,都要到厕所尿一泡尿,每次进行的时间都很长。他低头思考着什么,最后还是使劲地捏一把那缝在内裤边的50块钱,忍了。但父亲经常把烟包放在鼻子下使劲地闻一闻。闻一闻烟又不会少,没事的。有几次他甚至就想把手中的烟往腰里一别,一口气跑回家,坐在田头再一口气抽光。边抽烟边看玉米生长,多美的事儿啊!
但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人,这也是老板习惯让他买烟的根本原因。父亲觉得自己挟烟出逃的想法太匪气了,也不切实际。父亲比较实际的做法是,爬山时多弄出点儿汗,递烟给老板时好让他酬劳给自己一根抽抽,但是没有。只有一次,李老板客气地说,剩下的三毛钱硬币不要了,看你累的,头上的汗珠子比雨点儿还大!父亲不收,两个人互相推让,干活儿的人都把手中的活儿停下来看他们。李老板生气了、,大喝一声后又把声音压得低低的,拿着,对,拿着。父亲的兜里就多了三毛钱。父亲想等下次再多出三毛,还有再下次,再再下次……
但李老板已经很少过来了。慢慢地,父亲他们就感觉到李老板可能在耍熊蛋了——他要跑掉了!大家也很久没能吃上肉了,伙房的人也好久没接到钱了。
工程没完老板就跑了,碰上这样的事,算是倒了八辈子霉。
父亲等人也不能干等着,就买了车票回家。父亲们都偷偷地进行着自己的工作:有的与父亲一样拆开了内裤,有的翻起了鞋子,有的把被子里的棉花团弄开……那里是事先准备好的回家的路费。我们那里的习惯,路费多少就缝多少。
但青岛朝我走来了。我被青岛一所重点大学的土木工程系录取了。那天父亲把烟头抽得很兴奋,他满眼亮亮的,左手比画着青岛宽阔的马路怎么走,还一个劲儿说,青岛好啊!青岛好啊!
我不知道,当父亲赞美诗一样地感叹青岛好的时候,他的右手在口袋里把从青岛带回来的那三毛钱都攥出了汗!到了学校后我才发现,那三枚硬币,被父亲打进了我的背包——那是父亲在青岛赚取到的财富,儿子应当继承。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6分)
A.小说就是从日常生活中的平凡情节人手,以父亲与儿子两种叙事眼光来叙述,写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父子二人和青岛这座城市的一段故事。 |
B.父亲从未去过别的大城市,却与青岛这个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看海,吃肥肉膘,简单的精神和物质生活却让父亲心满意足。 |
C.父亲满怀希望地外出打工,却因工资被拖欠不得不失望回家,文章的主旨意在揭示并批判了拖欠农民工工资这一社会现象。 |
D.文章细致描写了青岛的美丽风光,它与父亲的困窘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现代文明背景下小人物生活的辛酸和无奈。 |
E.文章写了父亲戒烟、想烟、闻烟、想挟烟而逃等细节,这些细节一方面表现了父亲的坦城、淳朴,另一方面活画出父亲被生活的沉重压得有些卑微、几乎丧失尊严的形象。
本文最后写那三枚硬币是父亲在青岛赚取到的财富,儿子应当继承。小说这样写有何作用,“财富”在此有何含义,请分别简要指出。
文中多次出现“青岛好”一语,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青岛好”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