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国梦”是我们最大的理想,是我们共同的思想基础。而改革开放则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1)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哪一次重要会议上提出的?这次会议重新确立了什么样的正确的思想路线?(2)这次会议的召开实际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4)新时期,被称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扩大开放的窗口”分别是哪两个地方?(5)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拥有怎样的“中国梦”?
材料: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史记·商君列传》请回答:(1)文中的“卫鞅”指谁?(2)文中的“孝公”指哪位国君?他在哪一年任用卫鞅变法?(3)简要说明卫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它的历史作用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请回答:(1)以上材料内容,反映了谁的观点?(2)反映他对学生提出的什么要求?
杰出人物对社会历史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后人也往往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杰出人物的纪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787年,华盛顿主持制宪会议,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1789年4月,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当他担任美国总统八年后,发誓不再连任,坚决回到芒特弗农庄,过平民生活。材料二 拿破仑曾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四十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一切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却的——那就是我的《法典》。”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归纳,华盛顿的主要贡献是什么?(2)结合所学,简要评价“胜仗”对欧洲产生的影响他为什么说《法典》是“不会被人忘却的”? (3)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华盛顿、拿破仑之所以在世界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其历史作用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梦想成真”是每个人的追求。历史人物的探寻,为我们实现梦想提供了宝贵财富。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问答问题。 史料一:梦想要成真,首先梦想须顺应时代潮流。李鸿章曾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广。”史料二:梦想要成真,还须高瞻远瞩的智慧。孙中山提出,“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 故要民族革命……”史料三:梦想要成真,更须坚韧不拔的毅力。毛泽东在1930年指出,“朱德毛泽东式……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请回答:(1)这里的“文武制度”指什么?(2)为“自强”,李鸿章进行了怎样的实践探索?写出这种探索失败的标志。(3)这里,孙中山的最终“梦想”是什么?(4)为此,他在1912年和1924年,分别进行了怎样的政治探索(5)毛泽东这样论述的实践基础是什么?(6)1934—1936年,他和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怎样的考验?(7)毛泽东争取民族独立的“梦想”得以“成真”的标志是什么?
2014年,又一个甲午年。120年前的甲午战争,是一场令近现代中国人永远无法忘却的战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随着军队的战败,中国腐朽之极的封建制度走到了它的尽头。随着人民的觉醒,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变革求新的强烈意愿喷薄而出。——《人民日报:从甲午战争的废墟上崛起》2014年04月13日06版材料二:在历史上多次制造事端对中国打响“第一枪”日本,这次是还要制造事端打响“第一枪”呢,或是制造事端逼迫中国打响“第一枪”呢? ——中新社2014年1月2日电材料三: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国家公祭日。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1)阅读材料一:根据所学知识说明“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 (2)请用史实说明“随着人民的觉醒,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变革求新的强烈意愿喷薄而出”。 (3)请用20世纪30年代的两个史实说明日本在历史上多次制造事端对中国打响“第一枪”。 (4)为什么将“国家公祭日”设在12月13日? (5)请你谈谈为什么要设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