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10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回答下列问题:(1)香港、澳门的回归是哪一构想的成功运用?这一构想是谁提出的?(2)为加强大陆与台湾的交往,维护统一,我国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3)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的共识是什么?为加强两岸平等交往,经济互补互利,两会有何举措?(4)目前,我国已经成立了5个民族自治区,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采取了什么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意义。(5)根据以上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 张骞与堂邑父等百余人出陇西后,途经匈奴,被匈奴捉住……拘留了十几年,强迫他娶匈奴妻子,生儿育女,“然骞持汉节不失(保持汉朝的节操)”。后来,张骞乘匈奴不备,率众脱逃,辗转到达大月氏。从大月氏回来,张骞见北道危险,改走南道,不料又被匈奴捉住,扣留了一年多。直到单于病死,匈奴贵族为争夺统治权发生内乱,他才带着匈奴妻子与堂邑父一起逃回汉朝。——《汉书·张骞传》材料2 养蚕缫丝,织造绢绸,是我国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在古代驰誉世界,深受各国人民的欢迎。古代希腊罗马的贵族,尤其喜好中国的丝绸,视为高级的消费品,称中国为“丝国”。张骞通西域后,中国的丝和丝织品,就通过这条东西交通要道,源源不断地输往中亚、西亚以及非洲、欧洲各地,后来人们便称这条中西交通要道为“丝绸之路”。(1)材料1描述的是张骞第几次出使西域的情况?是从哪一年开始的?我们应该向张骞学习什么?(2)我国发明养蚕缫丝距汉朝大约有多少年?举出我国出土的汉代一件丝织精品。(3)为什么古代罗马称中国为“丝国”?(可用材料中的原话总结)
张骞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探险家,你认为他在历史上的贡献有哪些?
“西域的葡萄、核桃、良马、地毯等传入内地,丰富了汉族的经济生活,汉族的铸铁、凿井、开渠等技术和丝织品、金属工具等传到了西域,促进了西域的经济发展。”(1)概括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2)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出现在什么历史事件之后?(3)你今天能否从自己的生活中感受到材料所表述的历史现象?试举例加以说明。
“到这个时期,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这段话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2)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什么?(3)你认为出现这一治世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如图是“汉代讲学图”,读图讨论回答以下问题。(1)汉武帝时推行的何种教育?怎样推行的?(2)这种教育对后世有何影响?应当以怎样态度来对待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