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和丙所示。由图象可知,当t=1s时,物体处于 (选填“加速”、“匀速”或“减速”)状态:当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N,当t=5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N,物体在整个过程中通过的路程为 m.
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实验操作规范,在图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这个像的成像原理与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 ) 相同。若将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则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 ) 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刚才的像要 些。
(2)再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一凹透镜(图中未画出),这时需要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 ) 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如图1所示,小明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分别在粗糙程度不同的甲、乙水平木板上匀速直线运动,通过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改变压力,分别测出木块在甲、乙木板上滑动时的摩擦力,并根据实验数据描点画出了滑动摩擦力 f 摩 与对应压力 f 压 关系的图象。
(1)分析图象甲或乙可知,木块对木板的 越大,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也就越大;比较图象可知, (选填"甲"或"乙: ) 木板更粗糙。
(2)小明在实验中发现,拉着木块运动时很难控制"匀速",于是他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装置,将弹簧测力计固定,改为拉动平板小车,当他水平向左拉动平板小车时,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为 。这样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 。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电路如所示,已知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 3 . 8 V ,电源为三节干电池。
(1)用笔画线表示导线,根据电路图(图甲)将实物图(图丙)连接起来。
(2)正确连好电路后,闭合开关 S ,灯 L 不发光,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则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小灯泡断路 。
(3)排出故障后进行实验,测得三种实验数据,请你分析实验记录数据和现象,回答问题。
次数
物理量
1
2
3
电压 U
2.0
3.8
4.5
电流 I
0.26
0.32
亮度
逐渐增大
电功率 P / W
①当电压表示数为 3 . 8 V 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通过小灯泡灯丝的电流为 A .小灯泡消耗的电功率是 W 。
②请写出此实验记录表格设计存在的不足之处: 。
③经多次测量和计算比较,我们发现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与对应电流的比值并不是一个定值,而是变化的,其可能的原因是 。
小明游泳时发现,人在水中越往深处走就越觉得所受的浮力越大,由此他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浸入水中的深度有关或者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有关",于是他找来一个金属圆柱体、弹簧测力计、烧杯和水等器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
(1)分析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所受的浮力就 (选填"越大"或"越小" ) 。
(2)小明绘制了弹簧测力计对金属圆柱体的拉力和金属圆柱体所受浮力随浸入液体深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分析图象可知:描述的是金属圆柱体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的图象是 (选填" a "或" b " ) ;该金属圆柱体所受的重力为 N ,当金属块完全浸没水中后所受的浮力是 N ,金属块浸没水中后所受浮力大小与金属块所处的深度 (选填"有"或"无" ) 关。
(3)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请你再增加一个实验步骤,用来研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天平调节平衡后,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 17 g ,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 45 g ,酱油的密度为 kg / m 3 。
(2)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与真实值相比, (选填"偏大"或"偏小" ) 。
(3)小华认为不用量筒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他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 m 0 。
②在烧杯中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m 1 。
③把烧杯中的水倒尽,再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 m 2 。
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 ρ = (已知水的密度为 ρ 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