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论语·公冶长》)
第一则材料主要体现了孔子的观。
孔子为什么说微生高不直?对孔子这种评价,你怎么看? 【注】①微生高:春秋时鲁国人。②醯(xī):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郑余庆召亲朋官数人会食郑余庆①,清俭有重③德。一日,忽召亲朋官数人会食,众皆惊。朝僚以故相③望重,皆凌晨诣④之。至日高,余庆方出。闲话移时,诸人皆嚣然⑤。余庆呼左右曰:“处分⑥厨家,烂蒸去毛,莫拗折项。”诸人相顾,以为必蒸鹅鸭之类。逡巡⑦,舁⑧台盘出,酱醋亦极香新。良久就餐,每人前下粟米饭一碗,蒸胡芦一枚。相国餐美,诸人强⑨进而罢。(选自《太平广记》卷一百六十五)【注释】①郑余庆,字居业,荥阳人,为唐代宰相,著名散文家。②重:厚,大。③故相:老丞相。④诣:到,到……去。⑤嚣然:饥饿的样子。嚣:通“枵”,中心空虚的树根,引申为空虚。⑥处分:嘱咐。⑦逡巡:顷刻,不一会儿。⑧舁(yú):抬。⑨强:勉强。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郑余庆,清俭有重德(2)朝僚以故相望重(3)皆凌晨诣④4之(4)处分厨家(5)诸人强进而罢把下面各句译成现代汉语。(1)朝僚以故相望重,皆凌晨诣之。(2)处分厨家,烂蒸去毛,莫拗折项。本文的伏笔:______;悬念:____________。说说对本文主旨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火石与火镰火石与火镰相撞相击而生火。火石曰:“此我蕴蓄之火也,于镰无与焉。”火镰亦曰:“此我撞而出之火也,于石何与焉?”于是镰与石各自以为是,背道而驰①。一日,石欲得火,撞于他物之上,百撞不得火也;镰欲得火,击于他物之上,其不得火也亦如石。于是知相依之可贵,相与言和,复归一处,寸步不离。(以为如是,则随时可得火矣。火绒闻之,趋而远避。镰与石相撞相击,火星四射,而旋起旋灭,有如电光,卒不得燃。君子于此,叹刚柔相济之功也。)(选自清·吴硏人②《俏皮话》)【注释】①背道而驰:愿意为向着相反的方向快跑。此处指火镰与火石各干各的,不再相互依靠。②吴硏人:清末小说家,原名吴沃尧。他的小说代表作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系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清末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1)于镰无与焉(2)于石何与焉本文是篇寓言。请思考本文用的是类比还是比喻?火石与火镰,在文中先互相撞击才能生火。在生活中师这样吗?那么本文的寓意又该怎样理解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成衣成衣匠①各省俱有,而宁波尤多。今京城内外成衣者,皆宁波人也。昔有人持匹帛②命成衣者裁剪。遂询主人之性情、年纪、状貌并何年得科第,而独不言尺寸。其人怪之。成衣者曰:“少年科第者,其性傲,胸必挺,需前长而后短;老年科第者,其心慵③,背必伛④,需前短而后长。肥者其腰宽,瘦者其身仄。性之急者宜衣短,性之缓者⑤宜衣长。至于尺寸,成法也,何必问耶!” 余谓斯匠可与言成衣矣。今之成衣者,辄以旧衣定尺寸,以新样为时尚,不知短长之理,先蓄觊觎⑥之心。不论男女衣裳,要如杜少陵诗所谓“稳称身”者,实难其人焉。(选自清·钱泳《履园丛话》)【注释】①成衣匠:裁缝。②帛:丝绸。③慵:慵困,精神不振。④伛:弯曲(曲背)。⑤缓者:指性子慢的人。⑥蓄觊(jì)觎(yú)之心:靠平时细心体察来积蓄。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成衣匠各省俱有(2)并何年得科第(3)余谓斯匠可与言成衣矣(4)所谓“隐称身”者下列句中与“今京城内外成衣者,皆宁波人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对于“ 至于尺寸,成法也”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这段文言文从“量体裁衣”主要说明什么?这篇小短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越车越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①朽而轮败,輗②折而辕毁,无所可用。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③己,不顾。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学者之患亦然。(选自明·方孝孺《逊志斋集》)【注释】①辐:连结车辋和车毂(gǔ)的直条。②輗(ní)古代大车车辕前端与车衡相衔接的部分。辕: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③绐(dài):欺骗。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辐朽而轮败(2)以为车固若是(3)效而为之者相属(4)越人以为绐己,不顾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诸”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舟载以归,而夸诸人(2)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文章第二段的作用是什么?读了这则故事后,你从越人身上吸取了哪些教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蜃说尝读《汉·天文志》,载“海旁蜃气象楼台①”,初未之信。庚寅季春,予避寇海滨。一日饭午,家僮走报怪事,曰:“海中忽涌数山,皆昔未尝有。父老观以为甚异。”予骇而出。会颖川主人走使②邀予。既至,相携登聚远楼东望。第③见沧溟浩渺中,矗如奇峰,联如叠巘④,列如崪岫⑤,隐见不常。移时,城郭台榭,骤变歘⑥起,如众大之区,数十万家,鱼鳞相比⑦,中有浮图⑧老子之宫,三门嵯峨⑨,钟鼓楼翼其左右,檐牙历历,极公输巧不能过。又移时,或立如人,或散若兽,或列若旌旗之饰,瓮盎之器,诡异万千。日近晡⑩,冉冉漫灭。向之有者安在?而海自若也。《笔谈》纪登州“海市”事,往往类此,予因是始信。噫嘻!秦之阿房⑾,楚之章华,魏之铜雀,陈之临春、结绮,突兀凌云者何限,远去代迁,荡为焦土,化为浮埃,是亦一蜃也。何暇蜃之异哉⑿!(选自宋·林景熙《霁山先生集》)①蜃气楼台:此指“蜃气”形成“楼台”的景象,即“海市蜃楼”。 ②走使:走使之人,也就是供奔走仆人。③第:只。④叠巘(yǎn):重重叠叠的山岭。⑤崪(zú)岫(xiù):险峻的山峰。⑥欻(xū):快速。⑦鱼鳞相比:像鱼鳞一样整齐而密集地排列着。⑧浮图:佛塔。⑨嵯(cuó)峨(é):形容山势高峻。⑩晡:申时,等于现在下午三时到五时。⑾阿房:与以下 “章华”“铜雀”“临春”结琦”都是古代的台名、宫名或楼名。⑿何暇蜃之异哉:为“何暇异蜃”的倒装,哪里顾得上对海市蜃楼感到惊讶呢!意思是不值得惊讶。暇,空闲。“魏之铜雀”是指三国时________(人名)建造的___________。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1)家僮走报怪事(2)第见沧溟浩渺中(3)鱼鳞相比(4)冉冉漫灭与“初未之信”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与“钟鼓楼翼其左右”一句中“翼”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把“向之有者安在?而海自若也”翻译成现代汉语。文中描绘的景象称之为_______,作者记叙这一现象是为了借题发挥,认为_________。以此来抒发对宋朝覆亡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