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小烧杯、大水槽、量筒、水、滴管、记号笔、细线等器材测量一块金属块的密度,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1)将金属块放入烧杯中,使烧杯直立在漂浮大水槽中,用签字笔在烧杯上标出水面的位置; (2)用量筒测出________ 的体积为V1;(3)将烧杯直立漂浮在大水槽中,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使_________________;(4)用量筒测出烧杯中水的体积V2; (5)金属块密度的表达式为ρ金=" 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若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的左侧,则应将_ __向_ __ (左/右)调节,使横梁平衡;(2)在烧杯中倒人盐水,称出烧杯与盐水的总质量为75g;(3)将烧杯中一部分盐水倒人量筒中(如图甲所示),则量筒内盐水的体积是_ __cm3。再称量烧杯和剩下的盐水总质量时,加减砝码总不能使天平平衡这时应_ __使天平平衡;(4)若天平再次平衡时所用的砝码、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倒入量筒内的盐水质量为_ __ g。通过计算可知盐水的密度为_ __kg/m3
小乐和小霞分别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装置图分别如图甲和图乙所示:(1)如图甲所示,小乐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①选取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②小明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2)如图乙所示,小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①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②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5cm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该成像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3)若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当“眼睛”戴上近视眼镜时,烛焰刚好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则清晰的像会成在“视网膜”的 _ __(选填“前面”或“后面”)。
在探究水的沸腾、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规律时,小琴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三个探究实验中,都需要的测量仪器是温度计和 ;(2)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判断:石蜡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海波的温度达到53℃时,其状态是 ;(选填“固态”或“液态”)(3)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该实验中水的沸点是 ℃。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误将电压表并联在滑动变阻器两端.他从滑片置于最右端时开始记录第一组数据,调节滑片测得多组数据,描绘出的U一I图像如图所示.已知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 V,电源电压为4.5 V.可求得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阻值为 Ω,额定功率为 ______W,变阻器最大阻值为 ______Ω.为使实验中小灯泡两端电压不超过3V,则滑动变阻器接人电路的最小阻值为 Ω(保留一位小数).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 是15.00cm。(2)实验前,在摆放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时要求三者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同时注意将 (填“凸透镜”、“蜡烛”或“光屏”)摆放在另外两个元件的中间。(3)如图乙所示,若想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烛焰应位于透镜左侧a、b、c、d四个位置中的__________位置。(4)通过实验小明明白了照相机的成像原理,一次他在给兄弟班级照毕业像时,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观景框内,他应将照相机 (填“靠近”或“远离”)被拍照的同学,这样才能在观景框内看到全班同学清晰的画面。(5)小明进一步学习知道了眼球的成像原理。一束来自远处的光经眼球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 (填“前”或“后”),这就是近视眼,矫正方法是戴一副由 (填“凸”或“凹”)透镜片做的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