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语文
  • 题型 文言文阅读
  • 难度 中等
  • 浏览 133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留侯①论
苏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② 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事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③ ,无所获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客发,盖亦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哉?其身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
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
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
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是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注释:①留侯:张良,字子房,辅佐刘邦平定天下,凭借功绩被封为留侯。
②圯上老人:张良在卞邳时,在圯桥上散步,遇一老人故意将鞋落到桥下,命他拾起,替自己穿在脚上,经过反复考验,见他能忍耐,遂授予兵书。相传即《黄石公兵法》。良以此成大业。
③贲、育:孟贲、夏育,战国时著名武士。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临之而不惊卒:通“猝”,突然
B.伯肉袒牵羊以逆:迎接
C.故深其少年刚锐之气折:折服
D.非有生平之素:旧交情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无故加之不怒蟹六跪二螫
B.事甚怪孰能讥之乎
C.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愿十五城请易璧
D.勾践之困会稽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作为观点“忍”的论据的一组是( )
①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②郑伯肉袒牵羊以逆③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 ④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⑤养其全锋而待其弊⑥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③④⑤ D.②③⑤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留侯寻人刺秦、圯上受书、辅汉建功的三段经历,紧紧围绕“忍”字进行论述,三段经历分别体现张良的“不忍”“能忍”和“用忍”。
B.作者指出圯上老人并非“鬼物”,而是秦世隐君子,从人事上对“受书圯上”加以合理的解释,从而否定了司马迁的“鬼神论”
C.作者列举了荆轲、聂政、郑伯、勾践等人的例子,以此反衬留侯张良“忍小忿而就大谋”,正所谓“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D.作者认为“忍”的内涵,首先要有度量,能“下人”,二是,“养其全锋,而待其弊。”因此,“忍”除了“忍耐”的度量外,还需要智慧。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留侯①论苏轼古之所谓豪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