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完成后面题目。(宝玉)一壁里低头心下暗算:可惜这么一个人,没父母,连自己本姓都忘了,被人拐出来,偏又卖与了这个霸王。“这么一个人”指谁?“被人拐出来”一事是如何发生的?最后是如何“卖与了这个霸王”的?请回答和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阅读《论语》中的两段文字及三段课外材料,然后回答问题。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韩非子说:“舆人欲人富贵,棺人欲人死丧。人不贵则舆不用,人不死则棺不买。非有仁贼,利在其中。”(《韩非子·备内》)王良爱马,越王勾践爱人,为战与驰。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非骨肉之亲也,利所加也。(《韩非子·备内》)利之所在民归之,名之所彰士死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1)、用尽可能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孔子和韩非子的价值观。(2)、你赞成谁的价值观?为什么?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回答问题。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①。”子夏曰:“贤②贤易③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④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注①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②贤:尊重③易:轻视④致:尽力。这是说把生命奉献给君主。(1)孔子认为教育重在培养人的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子夏的观点是怎样的?他的话跟孔子的话有怎样的关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王曰:“吾阍,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下联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下列句子中不是阐述施行王道的具体措施的一项是()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百亩之田,勿夺其时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D.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翻译下列句子①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②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③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阅读下面的文化经典选段,回答问题。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②,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①而已矣。”注释①运:转。(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对战争的目的与成败,齐宣王与孟子有不同的认识,请简要阐述。齐宣王认为:孟子认为:
简述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1)请简述“出陇上诸葛妆神”的故事情节。(《三国演义》)(2)他(伽西莫多)想起了副主教对那姑娘的黑夜偷袭。第一次伽西莫多给他帮过忙,第二次阻止过他。他想起成千的细节详情,觉得抢走埃及姑娘的一定是副主教无疑了。“副主教对那姑娘的黑夜偷袭”指的是哪两件事?请简述。(《巴黎圣母院》)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