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2年,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认为未来社会是实行共和制的大同社会;1913年7月他又发表文章说:“夫共和之立国……今所模欧师美者……但模仿其政俗之末,而失其道德之本,此其政俗所以在欧、美成功之效,而在我为败坏之由。”康有为的这一转变反映了
1926年开始的国民革命军北伐取得了重大胜利,其历史意义在于
在中共领导下,1925年出现了工人运动高潮。这一高潮的本质特征是
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共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这里说的“内部条件”主要是指
中共“一大”纲领和中心任务的制定,表明
1918年,各省推选国会议员,“结果总是和控制该地区的军事要人的观点一致。……在17个向新国会派出代表团的省份中,有13个省的军阀是与段祺瑞结盟的。”(引自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这说明段祺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