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语文
  • 题型 文言文阅读
  • 难度 较易
  • 浏览 44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

A.能守其土,不赂秦
B.削月割,以趋于亡
C.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D.齐人勿于秦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可谓智力孤危 B.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C.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D.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下列对文段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一段采用举例论证的手法,围绕着不赂秦的国家灭亡的原因进行论述,说明“不赂者”的灭亡也是“赂”的结果。
B.第二段用比喻论证的手法,用“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形象地写出了假如六国能并力抗秦的结果,总结了历史教训,为后文评论现实做了铺垫。
C.第三段点明题旨,将六国的形势和北宋的形势做比较,借古讽今,提醒北宋王朝统治者切勿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
D.文中“呜呼”“悲夫”等感情强烈的嗟叹词的运用,让文章在具有雄辩力量的同事也富有充沛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对北宋王朝的深深忧虑。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