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材料一 图 2008-2012年我国中央财政节能环保支出值及增长率
注:2008-2012年我国GDP年平均增速约为9%。
表 2008-2012年我国万元GDP能耗与废气排放状况
|
万元GDP能耗 (吨标准煤/万元) |
废气排放情况(万吨) |
|
二氧化硫排放 |
烟尘排放 |
||
2008年 |
0.93 |
2321.3 |
901.6 |
2009年 |
0.90 |
2214.4 |
847.7 |
2010年 |
0.81 |
2185.1 |
829.1 |
2011年 |
0.74 |
2217.9 |
1278.8 |
2012年 |
0.71 |
—— |
—— |
注:万元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世界平均水平约为0.37。
材料二 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一个从萌芽认识到视之为社会价值目标的认知过程。新中国成立初,受物质匮乏等历史条件的影响,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强调征服自然;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矛盾不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态建设遇到严峻的挑战。存在的问题有:环保产业市场化程度差,集中度低;立法滞后、执法监督机制不健全,部分企业节能减排措施尚未完全落实甚至违规排污;部分国人不顾公共利益追求无节制的生活方式加剧环境恶化……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保形势,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1)指出材料一中图、表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国家财政的有关知识,简要说明财政支出对节能环保工作的积极意义,并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知识为解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出谋划策。
(3)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的知识,分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一个从萌芽认识到视之为社会价值目标的认知过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