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家风,必然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材料一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和风尚。古往今来,家风的形成无关贫富,无关官民,只关德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连着民风,民风连着国风。以家风为基,民风做本,基本坚固,国家才能昌盛。当下,求解困扰全社会的信任危机、道德危机、信仰危机等困境,重新发现并挖掘家风文化的价值,无疑是一条非常现实的路径。 你的家风是什么?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相关知识,谈谈挖掘家风文化的意义。
国务院制定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颁布实施后,某校学生以“节能减排促低碳,人与自然共和谐”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请你一起来参与。【了解国情】同学甲向大家展示了以下表格:我国单位GDP资源、能源消耗情况
【参与行动】同学们通过交流讨论认识到,了解企业实现单位GDP能耗降低目标仅仅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将节能减排要落到实处。我们应该自觉参与到倡导低碳环保的宣传实践活动中去。说明表格内容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请你为企业实现单位GDP能耗降低目标提出合理化建议。请你运用政治生活知识,从公民角度为我国节能减排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材料 一 近年来,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如:自然灾害、人为囤积居奇、游资炒作、农资价格上涨、政府监管缺位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价格上涨压力持续加大,特别是一些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粮油、蔬菜等农副产品价格上涨较快,譬如绿豆、大蒜、生姜的价格曾一路飙升,直逼肉价。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0年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4.4%。物价上涨,加大了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成本。材料二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0年11月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前价格形势,研究部署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会议强调,要充分认识稳定市场价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及时采取有力措施……,抑制价格上涨势头,切实保障群众生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11月21日,国务院就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稳定农副产品供应、健全价格监管法规、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价格垄断执法等出台16项措施来稳定物价。结合上述材料回答问题:上述材料体现了经济学的那些道理?从经济常识角度说明我国政府应怎样抑制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势头?
统筹城乡发展,要着眼于建立有利于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城乡建设规划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相互融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要把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作为城乡改革联动的突破口,让进城农民工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权益。要加快建立有利于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的激励机制,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向农村聚集。结合材料:从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角度,简要说明如何统筹城乡发展。
2010年新年伊始,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出现了“用工荒”。在我国总体就业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众多企业手握订单却招不到工人。某班同学就“用工荒”现象进行深入研究。下面是他们调查研究的结果:材料一:同学甲在探究“用工荒”的原因时,找到以下几则材料。(一)当前,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具有专业技术等级的专业技师严重短缺,技能等级越高,短缺程度越严重。其中,对一级技师的需求量是供给量的3.2倍。(二)一家大工厂招收开机床的工人,开出60元到80元一天的工资,但是要求能看懂机床构造图,由于劳务市场上没几个人能看懂,所以招不到工人。(三)80后的小王在一家玩具厂做生产工人,半年后她顶不住车间的高温和长时间加班还不能及时获得报酬的困难,于是辞职回家。(四)某工厂招聘普通技工,大学毕业生李某说:“也知道好的技工挣的比白领多,但说实话,我是不愿意再回头去做工人的。”材料二:同学乙在网上看到某专家的观点,专家指出,除了全球经济步入复苏等因素外,企业升级速度与工人更新换代速度脱节、企业提供的职位及薪酬待遇无法留住“新生代”工人,则是导致“用工荒”的更深层次原因。阅读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问题。“用工荒”会给沿海地区带来什么影响?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用工荒”的形成原因。结合材料一、二,你认为该怎样解决目前的“用工荒”问题?
材料一:中国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建设高层论坛透露:中国每年因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牵涉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逾百万,经济损失高达6500亿元,占中国GDP的8%。政府提高应变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最大限度地降低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已是燃眉之急。请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政府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应怎样做(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