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预备立宪”期间批准的《各省咨议局章程及议员选举章程》规定,咨议局“钦遵谕旨,为各省采取舆论之地”。而主导各省咨议局的立宪党人则认为“咨议局为决议机关,与督抚立于对等地位”。二者的分歧反映了
对下表中数据变化的重要原因分析,最确切的一组是: 1936—1947年中国进口贸易价值中各国所占比重表(各时期各国总计=100)
(说明:1936年台湾出入口贸易包括于日本以内,1947年,日本对华贸易不包括台湾)A.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西欧的衰落B.德、日的投降;中美新的不平等条约签订C.西欧的衰落;苏联的崛起D.德、日的投降;国共内战的爆发
抗战期间,蒋介石曾发布《告全国军民书》:“我国抗战之根据,本不在沿江沿海浅狭之交通地带,乃在广大深长之内地……吾同胞须知此次兵力之转移……决不可误为战争之失利与退却。盖抗战军事胜负之关键,不在……一地之得失,而在保持我继续抗战持久之力。”上述言论的直接背景是
下侧日记最可能写于 风气至今,可谓大转移,立宪也,议院也,公然不讳,昌言无忌;且屡见诸诏旨,几等口头禅,视为绝不奇异之一名词。——《忘山庐日记》
“上有所措置,不能喻之民,下有所苦患,不能告之君,则有喉舌而无喉舌。”而“去塞求通”的好办法是办报刊,基于这一认识,知识分子创办的是
某作曲家声称:“我所创造的音乐,是来自人们内心深处的呐喊,是来自人们灵魂底脚的律动。”他要使“听者不仅能感受到心灵的创伤,还能逐渐去弥合那种创伤。”下列作品中,与此艺术风格相一致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