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语文
  • 题型 现代文阅读
  • 难度 中等
  • 浏览 103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馆的“中国红”
中国馆的巍峨斗拱间挂上了几抹“中国红”。建筑、光学、材料、规划、灯光、颜色等各路专家经过10个月的选择、比较、论证、看样,最终确定将4种颜色稍有深浅差别的灯芯绒状垂直肌理的金属红板,作为中国馆外部颜色“中国红”的基本样式。
去年7月起,如何为中国馆扮上最适合的“红妆”就成为建设中的头号工程。通过5次科技咨询会的讨论,专家组粗选了22组不同材料、肌理、颜色的实样,经多次论证,又将范围缩小到4组肌理实样,包括2组玻璃和2组金属板,最后的场景实样选定了带肌理的金属红板。
一提起“中国红”,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故宫红”。与中国馆相比,天安门拥有了更多与“红”的对比色,比如金黄色的屋檐、白色的汉白玉桥、灰色的大地等,因为有了这些色彩,才烘托出“故宫红”的沉稳与传统。而中国馆的背景色就显得有些单调,因而一味“克隆”,可能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故宫红”虽不适合中国馆,却为“中国红”提供了灵感。所谓的“故宫红”并不是一种红色,而是聚合了红土、红门、红柱,以及横梁彩绘上最鲜艳的那道朱红,这些不同的红,形成了“故宫红”的整体概念。于是,由若干红组合成一个“中国红”的概念应运而生。
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模拟时间和自然变化的因素,因层叠出挑的斗冠造型,中国馆的“外衣”势必会绝大部分处于阴影下,同时,越往下,颜色就会显得越深。上亮下暗的视觉反差,会令中国馆显得“头轻脚重”,伴有轻飘飘的错觉,而与中国人常常希望建筑能够巍然不动的意愿相悖。为此,横梁上的“中国红”从上到下,依次由深至浅,颜色既统一又有微妙的变化。这些色阶渐变的红被专家组由深至浅命名为1号红、2号红、3号红与4号红,其中,3号红为“中国红”的基础色调。根据从上到下、由深至浅的排列,中国馆斗拱最顶端一根横梁将着1号红,其下两根为2号红,接下去三根为3号红,最底端一根为4号红。同时,4根核心筒柱子也将着3号红色。
白天,游客们能看见的“中国红”仅仅是太阳光照射到或反射到的一部分,而到了晚上,由下而上射出的灯光将显现出在白天被“隐藏”起来的那部分“中国红”。也就是说,白天看到的是白天的中国红,而夜晚看到的是夜晚的中国红。日夜更替间,“中国红”也将随之变化着。
“近看能看清纹理,中看能隐约看到纹理,而远观,看到的则是整体渐变的红。”对于最终定下的“中国红”,中国馆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说:“建筑中很少用鲜艳的红色,但这个特殊的‘中国红’建筑,必将成为红色经典!”可以期待,继故宫之后,中国馆有望成为又一个“红”伟建筑。
(摘自2009年5月21日《建筑时报》,有删改)
下列对于“中国红”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馆外部颜色“中国红”的基本样式是4种颜色稍有深浅差别的灯芯绒状垂直肌理的金属红板。
B.中国馆的巍峨斗拱间的几抹“中国红”集建筑、光学、材料、规划、灯光、颜色各方面的原理于一体。
C.中国馆每一根横梁上的“中国红”都不相同,从上到下,依次由深至浅,颜色既统一又有微妙的变化。
D.人们在白天看到的中国馆斗拱间的“中国红”与晚上看到的不同,因为“中国红”随日夜更替而变化。

下列关于“故宫红”和“中国红”的比较,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一提起“中国红”,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故宫红”,因为“故宫红”为专家创设“中国红”提供了灵感。
B.中国馆的“中国红”不能简单地复制“故宫红”,这是因为“故宫红”有许多色彩与之形成对应,而中国馆的“中国红”则没有。
C.在众多色彩的衬托下,“故宫红”显得沉稳与传统,可以期待,继故宫之后,中国馆有望成为又一个“红”伟建筑。
D.红土、红门、红柱,以及横梁彩绘上最鲜艳的那道朱红,这些不同的红,形成了“故宫红”的整体概念,而“中国红”则是由1号红、2号红、3号红与4号红四种颜色深浅不一的红色组成。

请结合文本,简述“中国红的特点”。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中国馆的中国红中国馆的巍峨斗拱间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