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作为单独的自治单位,独立于家庭、社区和社会秩序之类的集体性概念之外。有学者认为,“个人”所具有的这一内涵,“只有到了16世纪末或17世纪初才得以形成”。能支持这一观点的应是
2009年春夏之交,英国国会下议院议员“补贴门”丑闻(议员冒领国家补贴资金)曝光以后,首相布朗领导的工党内阁有近半数内阁大臣宣布辞职,部分下院议员呼吁布朗下台。而布朗却采用改组内阁的办法,拒不辞职。对布朗的做法同学们展开了激烈辩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分别收藏于大陆和台湾的《富春山居图》分离60余年后,于2011年6月1日在台湾合作开展,外电评论说从“未有一幅画,如此拨动两岸亿万同胞的心弦”。对此认识有误的是
某学者用了三句话回顾新中国1979年以来的外交状况:“形势大变化,政策大调整,外交大发展。”其中“政策大调整”主要指 ①提出了“不同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的新战略 ②坚决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 ③逐步实施了对外开放的决策 ④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某班一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中国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小组长收集了以下资料作为研究素材。小组成员讨论后一致认为最符合研究主题的材料是 ①太平天国运动 ②国民大革命运动 ③中共的诞生 ④维新变法 ⑤五四运动 ⑥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