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历史
  • 题型 综合题
  • 难度 中等
  • 浏览 868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西汉早期,黄老之学盛行,只有私家教学,没有政府设立的传授学术的学校。汉武帝罢黜百家定儒一尊之后,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始在长安建立太学。汉武帝时,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王莽秉政,为了树立自己的声望,并笼络广大的儒生,在长安城南兴建辟雍、明堂,又为学者筑舍万区。博士弟子达一万余人,太学规模之大,实前所未有。
材料二 “夫不素养而欲求贤,譬犹不瑑玉而求文采也。故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今以一郡一国之众,对亡应书者,是王道往往而绝也。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今之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故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
——《汉书》
材料三 早在1717年,普鲁士帝国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就颁布了一项《义务教育规定》,明文规定“所有未成年人,不分男女和贵贱,都必须接受教育”。在普鲁士,受教育和服兵役一样被视为公民必须的义务,而国家则为它的公民提供免费教育。普鲁士还建立起教学与科研并重的现代大学——柏林大学。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太学所具有的功能。
(2)根据材料一、二、三,对比分析普鲁士国民教育与中国古代太学的异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太学之名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