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学校篇》中写道:“民间吉凶,一依朱子《家礼》行事。庶民未必通谙其丧服之制度……衣冠之式、宫室之制,在市肆工艺者,学官定而付之;离城聚落,蒙师(私塾教师)相礼以革习俗。”这表明他寄望学校能够
1842年,清廷拟照英军兵船式样造新船,“并以船炮图说,饬江苏、福建、浙江三省督抚详勘”。浙江巡抚认为现有旧船“虽不能争胜于外洋,尚可牵制于内港”,“与其务高大之名”,不若造“适用之船”,其他督抚亦有相似意见。道光皇帝遂决定“暂缓办理”。这反映出( )
因循守旧思想阻碍革新
中央与地方矛盾尖锐
中体西用思想影响广泛
清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1749年,乾隆皇帝谕曰:“蒙古、汉人,同属臣民,如有书写之处,应称‘蒙古’‘内地’,不得以‘蒙’‘汉’字面混行填写,已屡经降旨。今马灵阿奏折,犹以‘夷’‘汉’二字分别名色,可见伊等全未留心。”此谕意在( )
加强中央集权
维护国家一统
调整民族关系
规范文书体例
绍兴和议之后,金人所需茶叶“自宋人岁供之外,皆贸易于宋界之榷场”。1198年,金朝认为向南宋购茶“费国用而资敌”,次年在今山东、河南等地设坊制茶。然其茶叶价高味差,售卖不畅,遂“罢造茶之坊”,继续向南宋购茶。这表明( )
金朝辖境内不适宜茶树的种植
金朝财政负担沉重
茶在金人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收录两汉及以前画家 16 人;收录魏晋南北朝时期画家 128 人,其中包括顾恺之、张僧繇等杰出画家。这一变化发生的原因有( )
①纸张的普遍使用
②门阀士族的推动
③北人的大量南迁
④儒家思想的影响
①②
①③
②④
③④
《史记》注最有影响的是“三家注”,即南朝裴驷的《史记集解》、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今有学者认为,除“三家注”外,还应有第四家注,即考古学家的注。该学者意在强调( )
《史记》具有真实性和文学性
文献价值有赖于当代学者阐释
文献必须得到出土文物的印证
考古资料有助于探求历史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