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央财政安排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493.84亿元,同比增长18.7%,逐步解决文化事业经费支出比重过低问题,使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相协调。这些财政支出将优先用于支持涉及农村和基层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设项目,保障博物馆、纪念馆等公益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加大国家重点文物和大遗址保护力度,加强新闻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从文化生活角度,论述财政支持上述文化建设项目的意义。
科学离我们有多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国际上一般从“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崇尚科学精神”等3个方面定量测度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我国的调查结果如下图:注: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日本在1991年为3%、加拿大在1989年为4%、欧盟在1992年为5%。材料二 公众的科学素养是科技发展的土壤,虽然我们的国家实力已经能够实现“上天入地”,但企业的创新能力仍然不足;在生活中,面对“吃绿豆能治百病”、“碘盐防辐射”这些谬误信息,很多人难以辨别真假,一度出现疯狂的抢购风潮,引起了市场的波动。(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2)请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公众科学素养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材料: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发展方式,存在着“四重四轻”的倾向:重国际市场、轻国内需求;重低成本优势、轻自主创新能力;重物质投入、轻资源环境;重财富增长、轻社会福利水平提高。这样的发展方式不能注重结构的优化、效益的增加、过程的可持续和成果的共享,难以实现质与量的统一、快与好的统一、物与人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应如何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在庆祝建党90周年的主题学习活动中,某中学5名学生围绕“国家改革与社会发展”话题,组成探究小组。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微博搜集资讯,与别人分享讨论一些信息和观点。信息一 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是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受教育程度稳步上升,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信息二 “我国经济改革在近三十年的时间里,成果非常突出。但单靠经济建设无法解决众多的社会问题,经济建设中产生的很多问题需要社会建设去解决。”清华大学教授李强说。结合信息一和二,从《政治生活》的角度,说明国家加强社会建设的理由。
某校高一(2)班学生针对用工荒、就业难、电荒等热门问题,进行了研究型学习,下面是他们搜集的资料,请你一同参与探讨。话题一“用工荒”主要表现在企业招工难、用工成本大幅上升。由于农村劳动力供给总量减少、供给结构中第二代农民工比重增加、作用于劳动力转移的比较利益所形成的流出地“推力”和流入地“拉力”弱化。(1)有人认为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中小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请你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评析该观点的合理性。话题二某省就“创业带动就业”方面指出,“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促进、增强劳动者的创业意识,鼓励更多的劳动者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通过制定鼓励投资农业、农村的优惠政策,推动农民自主创业,引导各种资源要素流向农业、农村,大力推进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企业的发展。同时通过对返乡农民工开展科技培训,使他们学习各种技能,尽快实现再就业。(2)请你结合该省解决农民就业的措施,为推进农民工就业,提出自己的建议。(8分)话题三煤炭价格上涨过高,电力企业亏损不愿发电,且所谓煤炭价格上涨过高,也不是经济过热导致对煤炭需求过旺,而是国际上能源价格提高推动国内煤炭价格的提高。现在电力改革仍不合理,电力企业还希望国家干预,用计划价格供给煤炭。煤炭价格上涨,电力改革又相对滞后,这些因素促使电力企业消极怠工,出现电荒现象,进而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许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3)依据材料,谈谈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解决电荒问题。
有人用漫画《他敢剪吗?》描述我国当前存在的某种现象。 (1)“他”敢剪吗?请你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2)谈谈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