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①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②我国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这也被媒体解读为“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不常看望老人将属违法。该法同时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第①则材料中,孔子认为怎样才是真正的“孝”?结合孔子的孝道观,谈谈你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新规的看法。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共6分)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而孔子心目中的“仁”并非单纯的思想。上述文字中哪一句话最能体现孔子的“仁爱”思想? 依据上述对话,你认为孔子的“仁爱”思想表现出哪些重要特点?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 (7分)甲材料一:子曰:“有教无类.”材料二: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于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乙太史公曰: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 (司马迁《史记》)(1)材料二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学思想?(1分)(2)孔子既然认为“有救无类”,为什么还要将学生分成几类?(3分)司马迁这段话中的画线句子与孔子德政思想有相通之处,请引用《论语》中与之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意思.(3分)
阅读甲、乙两则文字甲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论语·里仁》)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颜渊》)乙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他善于因材施教,无论是谁,只要肯来求教,他就进行教育;无论谁做他的弟子,他都要亲自作调查研究,了解到每一个人的特点,然后进行教育。(1)上述文字着重体现了孔子怎样的“交往”原则?(2)结合上述话语,具体阐述孔子“交往观”的要求。上面这段文字对孔子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①。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论语·颜渊》)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夫水性②虚而沦漪③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虎豹无文,则鞟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④丹漆,质待文也。(刘勰《文心雕龙·情采》【注】①史:虚浮。②性:性质,特征。③沦漪(lúnyī):水的波纹。④资:凭借。关于“文”“质”的关系,二三两段都采用了比喻说理,请写出比喻的喻体。(2分,每个本体对应的喻体至少写出三个)文: 质: 根据这三段文字,比较孔子和刘勰在“文”“质”关系上观点的异同。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1)孔子为什么将富贵比作“浮云”?请简析。(2)常言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与孔子的观点是否一致?为什么?请结合上述语录及孔子关于“义”与“利”的看法加以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