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抗日神剧
陈季冰
在《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联手痛批那些充斥着“牛鬼蛇神”的“打鬼子剧”后,这一话题迅速成为热点,足见广大具有正确价值观的“人民群众”对它的反感已经压抑很久。
从射箭拦子弹、徒手撕鬼子、手榴弹炸飞机,到村姑全裸敬礼抗战红军战士……按照《人民日报》和央视的说法,所有这些离奇的情节都折射出眼下抗日历史题材影视剧的“武侠化”“玄怪化”“言情化”……简而言之,就是娱乐化,而它的同义词是庸俗化。“投资方和电视台,为了收视率而肆意涂抹严肃的历史,将原本应当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材,篡改成了迎合一部分观众低俗口味的愚昧主义……”
最让我不满的倒不是“打鬼子剧”的胡编乱造,而是它的铺天盖地、一统荧屏。如果你在每天的黄金时段拿着遥控器轮番调台,你会觉得,各个卫视的抗战剧情节,甚至都能直接连上!《人民日报》和央视的统计,明白无误地证实了这一点:2012年,全国主要电视频道黄金档共播出200多部电视剧,其中涉及抗战及谍战的超过70部。
这就是中国电视剧产业的贫血现状。然而,恐怕很少有人会认为,中国的电视剧投资者、制作发行人、编剧导演和电视台负责人,统统都是思想觉悟如此低下、想象力如此贫乏、审美趣味如此庸俗。假如“打鬼子剧”的总量减少到现在的1/l0,还会有那么多烂片吗?
抗战剧的“武侠化”“玄怪化”“言情化”,正在日益朝暴力、迷信和色情的方向豪迈前进,恰恰说明,本来只是电视剧宽广领域中的一个类型(历史战争剧)的抗战剧,承载了观众太多的娱乐需求。甚至可以说,它承载了观众对电视剧的一切期待,从严肃的历史和战争本身,到动人的爱情与阴谋,直至等而下之的暴力、色情、玄怪……无奈的编剧和导演们都在动足了脑筋,把上述所有内容,一股脑儿硬塞进“打鬼子剧”这件狭窄的外衣中。
之所以会让抗战剧挑起电视剧所有的功能,是因为这样做经济风险最小。熟悉中国影视管理体制的人都明白,目前的审查机制,很可能让一部投入了巨资精心拍摄的优秀影视作品,一辈子躺在积满灰尘的片库里血本无归。如果你站在投资人的立场上设想一下,除了胡编乱造的清宫剧、光怪陆离的抗战剧和浮光掠影的都市剧之外,还有哪些题材是可以随意投拍而不必担心审片时被“枪毙”的?“地雷”无处不在,而最让人束手无策的还在于:这些禁忌的边界极其模糊,时松时紧,甚至无规律和章法可循。
说起来真是具有反讽意味,主管部门设置这些红线及审查机制的初衷,是为了让中国的影视文化产品弘扬和传递正确的价值观。然而,谁能想到,低俗的“打鬼子剧”,却走到了这种初衷的反面。而在对其进行反思之时,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现在的审查制度如何改变,以使其真正有利于优秀影视剧的繁荣。
回到“打鬼子剧”本身,尽管我们不应将责任尽数归咎于中国的影视剧工作者,但他们的工作成果在客观上的确是令人非常担忧的。那些充满凶残暴力想象和仇恨意识的“打鬼子剧”,实际是在教唆犯罪。如果再过50年、100年、甚至更长时间,当我们的后人审视我们所经历的这一段思想文化史时,他们多半会认为,很多文化工作者,都要为降低了社会的道德水平、智商和情商而忏悔!
——选自2013年4月18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下列对“抗日神剧”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抗日神剧是指充斥着“牛鬼蛇神”,让广大具有正确价值观的“人民群众”极其反感的抗日历史题材影视剧。 |
B.抗日神剧在情节的设置上存在胡编乱造的现象,都有诸如射箭拦子弹、徒手撕鬼子、手榴弹炸飞机等离奇的情节。 |
C.抗日神剧的“武侠化”“玄怪化”“言情化”,实为娱乐化、庸俗化,迎合了口味低俗、思想愚昧的观众收视需求。 |
D.抗日神剧沦为充满凶残暴力和仇恨意识教唆人犯罪的“打鬼子剧”,应完全归咎于投资方和电视台。 |
下列对“这就是中国电视剧产业的贫血现象”一句含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本应成为爱国主义教材的“抗日剧”,情节离奇、数量众多,以致各个卫视的抗战剧情节都能直接连上。 |
B.一小部分中国电视剧投资者、制作发行人、编剧导演、电视台负责人思想觉悟低下,想像力贫乏,审美趣味庸俗。 |
C.中国电视剧制作题材狭窄,抗战剧承载了观众太多的娱乐需求,甚至承载了观众对电视剧的一切期待。 |
D.中国影视审查机制存在弊端,有违中国影视文化产品弘扬和传递正确价值观的初衷,不利于优秀影视剧的繁荣。 |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在《人民日报》和央视联手痛批“打鬼子剧”后,抗日神剧开始进入人们视野,成为人们热烈讨论的话题。 |
B.“牛鬼蛇神”所指的就是“凶残暴力”“仇恨意识”,充诉着凶残暴力想象和仇恨意识的“打鬼子剧”实际是在教唆犯罪。 |
C.因为抗日剧拍摄经济风险小,所以审查通过率高,如2012年全国主要电视频道黄金档播出抗战、谍战电视剧占全年播出量1/3强。 |
D.抗日神剧的传播是令人忧虑的社会现象,也是思想文化领域的污点,很多文化工作者应为自己的失职而忏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