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写道:“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这场“求变之风”兴起的直接背景是
“领导和参与辛亥革命的力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是作为原来的统治者的士绅阶层,第二是以反对满族统治为宗旨的汉族民族主义者,第三是以推行现代民主共和为己任的革命者。相对而言,第三部分即立志推进民主共和的力量是最弱的。但组建新政权的任务却恰恰落在了这最弱的一部分力量的肩上。”之所以如此的主要原因是( )
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而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以下对这段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话语模式”主要存在以下三种:
其中话语模式存在根本对立的是A.①和③ B.①和② C.②和③ D.①和②③
“(它)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它虽然承认了共和制,但君主制的阴影处处可见……这样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的宪法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它”是指
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