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水构成的”;乙认为,“自然是绝对理念的外化,社会是绝对精神的体现”。(1)甲、乙两人的观点分别属于哪两种哲学阵营?(2)乙所在的哲学阵营可以划分为哪两种形态?(3)甲和乙观点的根本分歧是什么?
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谈到了对外来文化应该发扬“拿来主义”,实质上也涉及到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现在,社会上有一些人鼓吹“文化虚无主义”或“文化拿来主义”,全盘否定民族传统文化,主张全面移植外来文化。(1)“文化虚无主义”或“文化拿来主义”与鲁迅先生所主张的“拿来主义”有何本质区别?(2)在文化创新过程中,我们应当怎样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文化齐鲁,风扬天下”。2006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会徽《齐鲁风》以“山”字为基础形态,表意泰山,体现山东;中间一座高峰,寓意先进文化,又暗含孔子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泰斗地位。彩虹当空舞,鸟儿振翅飞,黄河水滔滔,三者的形态巧妙融合,象征着山东文化灿烂缤纷、源远流长,更预示着山东文化产业将要腾空飞越,而这一切,都被赋予一个诗意的名字和浪漫的想象。煌煌诗作《诗经》中,赫赫有述我齐鲁人文风情的《齐风》和《鲁颂》。现代与远古相对接,美术与文学相碰撞,产生了文博会会徽响亮的名字——《齐鲁风》。《齐鲁风》闪亮登场,凝聚了参与者的聪明才智,体现了公众的热情支持。(1)文博会会徽《齐鲁风》的设计是如何体现文化创新的?(2)《齐鲁风》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苗登宇、副教授孙大刚等创作的,因此有人认为,文化创作源于文化创作者的想象。谈谈对这种观点的认识。
在文化交流中既要做到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又要做到“海纳百川” “博采众长”,二者是否矛盾?为什么?
在吸收印度佛教文化的基础上,中国形成了独立的佛教文化。比如在艺术上丰富了中国的绘画、雕塑、舞蹈、音乐;印度梵文的传入,使中国产生了音律学,佛教中“禅”的思想丰富了中国文学作品的精神内涵,提高了中国文学作品的艺术境界,以至于到了“不懂禅,不足以言诗”,“不懂禅,不足以论书画”的地步。18世纪在华耶稣教传教士向欧洲介绍中国文化。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等人就是从这些著作中形成对中国的印象:“中国人的历史从一开始起便写得合乎理性”,“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这个帝国的悠久历史使一切统治者都明了,要使国家繁荣,必须仰赖道德。”这些启蒙思想家依照他们心目里的中国的形象。进一步完善了他们的启蒙思想,向欧洲封建专制和宗教神权发起猛烈的攻击。佛教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和中国文化对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
材料一:进入2011年以来,为了有效管理流动性,央行频频使用货币政策工具。1月14日,决定从2011年1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2月18日,再次决定从2011年2月24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而此前的2月8日,央行刚刚上调了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材料二:201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国务院拟提请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稿和审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稿。会议指出,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仍然极其复杂。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提高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1)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哲理。(2)运用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所发生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