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即将步入第十个年头之际,英国首相卡梅伦于2013年12月2日至4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并举行新一轮中英总理年度会晤。卡梅伦此访是两年多来中英最高级别的双边接触,对中英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掀开对华关系新篇章”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中英两国实行的国家管理形式都属于“代议制”,两国的政体运行有什么不同?(2)为掀开中英关系发展的新篇章,两国需要作出哪些共同努力?
材料:环境专家指出,人类活动,诸如在沿海地带填海建造度假胜地,破坏自然保护设施,是印度洋海啸灾难空前的一个原因。人类不该占据我们不该占据的地方。50多年前,世界多数海岸线上并没有多少大的城市、大的旅游设施,但如今海岸线上宾馆林立,人群浮动,近海浅水处则到处都是满足食客用的海鲜养殖场,本来可以防御海啸的许多海洋树林和植物、珊瑚礁石,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而逐步退化或消失。 秦淮河闻名遐迩,是江苏省南京市的母亲河,然而,从长江口到运粮河十多公里的河坡、河岸将被混凝土覆盖得几乎寸土不露。届时十里秦淮河将变成冷冰冰硬邦邦的“水泥河”、“石头河”。这不仅会影响地表水与地下水的交换,破坏动植物和微生物栖息繁殖的环境以及水体与岸边的自然生态阶梯,也将大大降低湿地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及河流的自净能力,使秦淮河丧失应有的生命活力。 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如何正确处理客观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A.【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 十一 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全会主要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民事执行工作、维护法制权威和司法公正情况的报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渎职侵权检察工作、促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情况的报告,审议国务院关于中央政府投资安排及实施情况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关于部分重大公共投资项目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等。请运用《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知识回答,材料中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主要议程体现了我国的什么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B.【选修4—科学思维常识】高二学生甲和乙,争论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的问题。“你说,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甲问。乙说:“唯物主义是与唯心主义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唯心主义嘛,当然也就是同唯物主义根本对立的世界观。”甲说:“我不同意这个说法,用唯心主义说明唯物主义,又用唯物主义说明唯心主义,这算什么回答呢。”从给概念下定义的角度看,用唯心主义说明唯物主义,又用唯物主义说明唯心主义是否合逻辑?为什么?
“十二五”规划的制定是近段时期社会热议的话题,某校高二(1)班同学围绕“改革.创新”话题展开了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其中。【探究一 改革】甲组同学收集材料:“十一五”以来,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不容置疑,但不可否认,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整体改善的同时,我国经济社会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因此,我们的改革不能等、不能拖,需要加快。当下,我国改革正从经济领域扩展到全面改革,尤其要加快推进涉及就业、收入分配、教育、医疗、城乡管理等社会改革,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班级主持人提问:(1)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加快推进全面改革的必要性。乙组同学收集材料:广受关注的2011年省“两会”,于1月中旬相继落幕。省“两会”期间,就如何推进福建省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十二五”规划的重点问题,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给予高度的关注。班级主持人提问:(2)假如你是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面应如何履职。【探究二 创新】丙组同学收集材料:“十二五”规划建议强调,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必须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纲要,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广东省省长曾高度评价深圳的“6个90%”现象,即90%的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90%的研发人员在企业、90%的科研投入来源于企业、90%的专利生产于企业、90%的研发机构建在企业、90%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来源于龙头企业。班级主持人提问:(3)结合材料,分析我国企业提高自主创新的经济意义?丁组同学收集材料:加快自主创新,归根到底还在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令国人汗颜的“钱学森之问”对我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质问。为此,我们必须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号召全社会尤其是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这样才能为自主创新储备足够的人才。班级主持人提问:(4)请从文化生活角度为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随着人口剧增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气候问题,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人们开始认识这种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不良影响,以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从而减低碳,特剐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低碳生活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现在低碳生活方式已成为一种时尚,这必将影响和改善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1)分析“低碳生活”体现的消费理念。并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说明“低碳生活”成为新生活方式的必然性。(2)全球气候变暖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请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国际组织的积极作用。
2006—2010的五年,作为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无疑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五年;2011年,这是我国“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材料一 增强调控、加强监管“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家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上一年增长情况如图所示:(单位:%)注:2010年10月15日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把“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作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从“国强”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公众关注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材料二 确保供应、稳定物价物价“涨”声一片,已成为劫持公众幸福感的一大“主犯”。继“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之后,食用油、白糖、棉花等农产品价格也应声走高,经历了一波惊心动魄的涨价。2010年9月2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要求各地严格贯彻国务院要求,切实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对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农村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增加对大中专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学生食堂的补贴,以稳定物价,提升公众的幸福指数。材料三 发展教育、彰显公平2010年7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规定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规划了未来10年中国教育发展的宏伟蓝图。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材料四 收入分配、彰显公平从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老子的“损有余而不足”、到太平天国的“无处不均匀”和康有为的《大同书》,至建国后的人民公社、“大锅饭”,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平均”的文化基因。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阶级社会,极端贫困的人们企盼平均分享财富,企盼有尊严的生活,这种思想对摧毁和瓦解封建所有制具有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今天对我们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仍有启示和警示意义。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讨论未来五年的政策蓝图,建议制定“十二五”规划,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1)针对图表中传递的经济信息,有人认为,“民富”必须“国强”。但也有人认为,“国强”不一定“民富”。对此,结合财政的有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图表中传递的经济信息,谈谈国家如何分配才能实现“民富”。(2)结合材料,从《政治生活》的角度分析国务院是如何提升公众的幸福指数的?(3)运用哲学的相关知识,谈谈国家为什么要重视教育改革、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4)材料四“不患寡而患不均”、“损有余而不足”、“无处不均匀”等反映了传统文化中什么文化形式?结合材料说明应该怎样对待这种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