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业资料生产比例变化图,其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其中儒家思想
四川汶川发生的8级强烈地震,给震区民众带来巨大损失。“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尽百倍努力。”温总理在地震灾区的精彩话语成为支撑我们战胜灾情最温暖的力量,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在我国古代先哲中,第一次将民的地位、作用提到高于君主的程度的是
史学家郝延平在《由守旧到革新》一文中谈道:“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该变化反映了:
《海国图志》远远不止是一部地理著作,如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远非一部生物学著作一样。它引领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显示着一种兼容并包的文化眼光和气度。梁启超说:“治域外地理者,(魏)源实为先驱。”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20多年中,中国出现的救国思潮有①实业救国思潮 ②维新变法思潮 ③民主共和思潮 ④社会主义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