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论语》中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子游问孝。予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指出孔子与世人对“孝”的认识的异同。2012年,“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颁布,其中有“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等。结合孔子的孝道观,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①子曰:放①于利而行,多怨。(《论语·里仁》)②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②,亦不入于室。”(《论语·先进》)③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③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蹠④之徒也。欲知舜与蹠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⑤也。”(《孟子·尽心上》)【注】①放:依据。②践迹:踩着别人的脚印走。③孳孳:即“孜孜”。④蹠:亦作“跖”,春秋时的大盗。⑤间:不同。孔子和孟子都批评了什么样的人?请简要说明。如何才能成为“善”人,孔子与孟子有何不同的见解?请简要分析。
简答题。(选做一题)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完成后面题目(1)宝玉问黛玉:“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黛玉笑道:“谁知他竟真是个好人,我素日只当他藏奸。” 黛玉于是把始末告诉宝玉,宝玉方知缘故,因笑道:“我说呢,正纳闷‘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原来是‘小孩儿口没遮拦’,就结了案。”问:黛玉话中的“他”指的是谁?宝玉所说‘小孩儿口没遮拦’指何事?因何事黛玉说“他”竟真是个好人?。(2) 宝钗亦悄悄的笑道:“还不快作上去,只管姐姐妹妹的。谁是你姐姐?那上头穿黄袍的才是你姐姐,你又认我这姐姐来了。”一面说笑,因说笑又怕他耽延工夫,遂抽身走开了。问:“上头穿黄袍的”是谁?宝玉为何要作诗?宝钗因为何事取笑宝玉?请回答和简单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名著表述。史湘云等人规劝宝玉要走“仕途经济”之路,宝玉听得逆耳,随口说:“林妹妹不说这样混帐话”,这句话偏又让林黛玉在暗中听到,“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请你说说,黛玉喜、惊、悲、叹的是什么?
《三国演义》简答题:简析“失街亭”的原因
简答题 (10分)在《红楼梦》中,探春对生母赵姨娘的态度似乎有些不近人情,原因有哪些?(6分)《茶馆》中常四爷和松二爷同为旗人,却有不同的人生道路。请分别结合两人在民国时期的相关情节,分析他们的形象特点。(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