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3日,财政部下发《关于做好2012年下半年重点科目支出预算执行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称,下半年要重点落实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扩大节能家电推广;深入推进淘汰落后产能、节能技术改造等重点节能工程,有效促进资源能源节约;扎实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管网建设、三河三湖及松花江流域水污染治理、重点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农村节能减排等重点工作,切实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结合材料,运用财政作用的知识分析财政部下发《通知》的必要性。(10分)
材料一 目前,几乎在所有的中国大中城市,私人轿车拥有量不断攀升,私人轿车已经不是过去意义上的财富、地位的象征,而是成为相当一批普通百姓的代步工具,使更多的人体会到了“汽车文明”带来的方便、舒适、快捷。但随着轿车数量的快速增加,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燃油紧缺等负面效应也逐步呈现并有加速恶化的趋势。 材料二 国外城市交通“缓堵”招数种种: ——纽约:私车一律停郊外 ——华盛顿:公交车送官员上下班 ——巴黎:“公交优先”,轿车分单双号入城 ——东京:地铁至上 ——伦敦:停车费抑制轿车 材料三 近年来中国汽车工业迅速发展,中国已成世界第四大汽车生产国和第三大汽车消费国。根据目前的发展势头,到2010年,中国汽车生产量和消费量有可能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结合上述材料,请你探究: (1)汽车消费热形成的原因。 (2)国外这些大城市的做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哲学道理? (3)用所学的经济、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汽车生产企业和政府怎样才能既进一步扩大汽车消费又尽量减少其负效应?
为了提升综合国力,近年来我国在发展经济、政治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文化的发展。一方面,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悠久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发展国内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了人们多方面的精神需求。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内文化产业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文化消费的意义,并增加文化消费。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人过度消费和文化素质低俗化的倾向,必须予以警惕。回答:根据材料,阐明在国内文化消费中人们应树立什么样的消费观。
到20lO年左右,江苏全省要基本达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六个更加”、“一个惠及”的要求。苏南要率先实现县县全面达小康,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苏中要实现总体全面达小康,力争大部分县(市)全面达小康;苏北要加快全面小康建设进程,有条件的县(市)努力全面达小康。(1)请回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方法论的世界观依据是什么?(2分)(2)为什么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6分)
材料一 现在全国耕地保有量只有18.3亿亩,只占土地总面积的 13.7 % ,人均耕地只有1.4亩,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而一些地方在发展的冲动及巨大的利益驱动下,直接或变相圈占土地,违法占用耕地,损害农民和国家利益。材料二 2006年5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建设部等九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2006 年 9 月 5 日,新华社受权全文播发《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 》。2007年3月,十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物权法。进一步明确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的责任,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规范土地出让收支管理,调整建设用地有关政策,建立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统一公布制度,禁止擅自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强化对土地管理行为的监督检查,严肃惩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 材料三 物权法草案规定:“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等费用,并足额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活,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征收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应当给予拆迁补偿,维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征收个人住宅的,还应当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条件。”考虑到各地的发展很不平衡,具体的补偿标准和补偿办法,由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依照物权法草案规定的补偿原则和补偿内容,根据不同情况作出规定。(l)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结合材料二谈谈我国实行强有力宏观调控的认识? (3)运用所学政治常识说明我国政府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4)谈谈材料三体现的哲学原则。
2009年10月10日,温家宝总理在首届中日韩工商峰会上讲话时指出:“十年来,中日韩经贸合作取得巨大成就,三国贸易额翻了两番,从1300多亿美元增长到目前的5000亿美元。三国经济总量已占东亚的90%、全球的近17%,东亚成为全球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为推动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中日合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影响中日关系的不和谐音符由来已久,不友好的事情时有发生,如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修改教科书篡改侵华历史,把台湾包括在日美安全合作范围,争夺我国领土钓鱼岛等,所有这些都严重损害着中国的国家利益。发展中日关系必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既要珍视和推动中日交流合作的良好势头,又要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妥善处理中日关系,使中日关系朝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国际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及其决定因素有哪些?(2)中日韩三国能够交流合作的政治学原因是什么?(3)说明发展中日关系必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哲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