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 ,不循而兴。殷、夏之灭也 ,不易礼而亡。――《商君书·更法》 请回答:(1)文中的公孙鞅指的是谁?变法的目的是什么?(2)公孙鞅在谁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他变法的主要措施有哪些?(至少写出3点)(3)他的变法对秦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从这次改革的史实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过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除经国会同意外,不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权利法案》 材料二 我们认为以下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们建立起得到被统治者同意的政府。 ——《独立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国何时何机构颁布的?由此英国确立了什么政治体制? (2)材料二的颁布有什么意义?
阅读材料: 材料一 经过漫长的航行后,他和同伴于1492年10月12日突然发现远处有陆地,于是高兴地前往,到了近处一看,原来是座海岛,这个岛就是现在美洲加勒比海上巴哈马群岛中的瓜纳哈尼岛。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他”是指哪一位航海家? (2)材料二中有A、B、C三条航线,哪一条是环球航行路线?率领这支环球航行船队的航海家是谁? (3)最早开辟新航路的是哪两个国家? (4)谈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侵略史,也是一部追求近代化的历史。所谓“近代化”主要是指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 步骤一:收集资料,感受中国近代化艰难探索路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的历史事件发展进程图,分别写出A、B、C、D四处相对应的历史事件的名称。并举出B处相关历史事件的内容。(任意2点即可) A是 ,B是 , C是 ,D是 。 B处事件的内容 。 步骤二:整合知识,体验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成果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请分别从经济、政治、思想三个方面各举一例有关中国在近代化探索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 经济: 政治: 思想: 步骤三:感悟历史,中国近代化探索多困惑 材料二: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3)根据材料二,请指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在近代化探索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特点: 注意的问题:
侵略与抗争 材料一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以上材料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史上的三个不平等条约,请写出它们的名称及对社会性质的影响。 材料一出自于《 》,影响: 材料二出自于《 》,影响: 材料三出自于《 》,影响: (2)材料二、三表明,日本一直不曾放弃对中国的侵略。请写出中国古代史上率军在台州九战九捷的抗倭英雄的名字。 抗倭英雄是 (3)材料三中的条约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 战争是 (4)结合以上的史料,说说你的感悟。 感悟
2011年1月11日,在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国家博物馆北门广场,矗立起一座孔子雕像。许多海内外华人在雕像前虔诚地祭拜着“一代圣贤”孔子。2000多年前他是鲁国人,500年后成为中国人,又过了500年成了东亚人,现在要让孔子成为世界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材料二:(他)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重于教育,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三:“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等待)百世而不惑也。——梁启超:《世界伟人》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援引材料一中的一句原话说明如何来实现这一主张?(2)你认为孔子的政治主张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能否实现?为什么?(3)结合材料二,谈谈孔子在教育方面作出了哪些贡献?请列举一例孔子在教育方面的名言。(4)材料三中梁启超是怎样评价孔子的?概括指出其评价的主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