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摩擦力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一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小木块,小木块的运动状态及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如下表所示(每次实验时,小木块与桌面的接触面相同).则由此表分析可知(1)木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 (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 0.5 N;(2)在这五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有 次是相同的、该摩擦力大小为 N.
在探究力的合成方法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①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中,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填字母代号)A.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 B. 将弹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C. 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长度 D.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②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 (填字母代号)A.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适当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适当远些B.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C.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 D.两细绳必须等长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0s,其中S1=7.05cm、S2=7.68cm、S3=8.33cm、S4=8.95cm、S5=9.61cm、S6=10.26cm,则A点处瞬时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_______ ,加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如图)。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某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B.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C.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D.弹簧秤不能接触水平木板。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入相应的字母)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实验,来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1)给岀的实物图中,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补全实验电路(2)接好电路,合上开关瞬间,电流表指针 (填“偏转”或“不偏转”);(3)电路稳定后,电流表指针 (填“偏转”或“不偏转”);迅速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流表指针 (填“偏转”或“不偏转”);(4)根据以上实验可得: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
为了测定电流表A1的内阻,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其中:A1是待测电流表,量程为0~300μA,内阻约为100Ω;A2是标准电流表,量程是0~200μA;R1是电阻箱,阻值范围是0~999.9Ω;R2是滑动变阻器;R3是保护电阻;E是电池组,电动势为4V,内阻不计;S1是单刀单掷开关,S2是单刀双掷开关.(1)①实验中滑动变阻器采用 接法(填“分压”或“限流”);②根据上图所示电路的实物图,请在答题卷的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2)请将该同学的操作补充完整:①连接好电路,将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移到最 (填“左端”或“右端”);将开关S2扳到接点a处,接通开关S1;调整滑动变阻器R2,使电流表A2的读数是150μA;②将开关S2扳到接点b处, ,使电流表A2的读数仍是150μA.③若此时电阻箱各旋钮的位置如右图所示,则待测电流表A1的内阻Rg= Ω.(3)上述实验中,无论怎样调整滑动变阻器R2的滑动位置,都要保证两只电流表的安全.在下面提供的四个电阻中,保护电阻R3应用 .(填写阻值前相应的字母)A.200kΩ B.20kΩ C.15kΩ D.150k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