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全国企业内部分配现状材料二:在发达国家,企业内工人工资一般会占企业运营成本的50%左右,而在中国则不到10%。在发达国家,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一般在55%以上,在中国则不到42%,并呈逐年下降趋势;资本回报的比重却节节上扬。(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这些现象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2)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列举两点即可)
某市对青少年问卷调查显示,08年奥运会上,当中国国旗升起的时候有95%的青少年感到骄傲自豪;公交车上,如果看到老弱病残,93%的人会主动让坐;86%认为做人要诚实守信。但有83%的人闯过红灯并认为这是小事,谈不上违法。辨析: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要做到明辨“大是大非”.
材料一: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精神。“双百”人物身上所体现的忠于祖国、热爱人民,追求真理、坚持理想,艰苦奋斗、敢于胜利,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孕育、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厚精神资源。材料二:我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不断拓展学习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努力把“双百”人物评选活动的成果转化为爱党、爱社会主义、爱改革开放、爱伟大祖国、爱中华民族的坚定意志,转化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实际行动。 (1)从哲学与时代的关系角度分析为什么说“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精神”?(2)材料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什么的道理?(3)“双百”人物评选活动是如何体现意识活动的特点的?
材料一: 30年来中国GDP统计图注:中国GDP总量世界排名1978年第十,2000年第六,2008年跃居第三。材料二: 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世界排名
材料三:30年前,安徽省小岗村的18位农民,按下了18颗红手印,搞起了“大包干”,掀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从1978年到2007年的30年间,全国农民的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近4140元,农产品彻底告别了短缺时代,广大农民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过上了富裕的生活。30年后,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锁定土地与农民。(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产生上述经济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有关知识,谈谈对材料三的认识。
2008年,中欧关系在碰撞中成长。虽然有北京奥运火炬传递在伦敦和巴黎的受阻等不和谐音符,但中欧关系在各方面有了新进展。经贸交流合作发展快,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轻工产品等给欧盟消费者带去了不少实惠,欧洲的汽车、电器电子产品等提高了中国消费者的生活质量。文化交流更广泛,使中欧人民加深了解,增进感情,享受到了彼此丰富灿烂的悠久文化。欧盟同中国都认识到,在21世纪,要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中欧关系,中欧关系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都认为携手推动世界文化朝着多元、繁荣、和谐的方向持续发展,是中欧双方应当勇于承担的时代责任。(1)结合材料,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角度,评析中欧双方在发展双边关系方面的共识。(2)运用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分析说明中欧关系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的理由。(3)中欧如何携手推动世界文化朝着多元、繁荣、和谐的方向发展?
2010年3月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在10天里,来自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的全国政协委员将围绕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切实履行职能。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强调,2010年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人民政协服务科学发展、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的重要一年。运用我国政党制度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给新时期人民政协如何履行好职能提供几点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