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据统计,以下为1949-1952年各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语汇。其中属于1952年的是( )
1956——1966年是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十年,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出现了明显的失误。下列现象,肯定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
1956年1月2日下午,上海50万人冒雨集会,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
读下图:“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它反映的是
“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这是因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