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保护环境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请探寻“水”中的哲理。
水多——洪涝灾害频繁。2014年,我国437条河流发生了超警以上洪水,损失巨大。
水少——人多水少,是必须面对的基本国情。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且时空分布不均,全国近2/3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
水脏——我国地表水污染依然较重。黄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一些地区“有河皆污,有水皆脏”。
定水策——严守“三条红线(用水总量、用水效率、限制纳污)”,推动发展方式转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水利现代化道路。
兴水利——珠江调水,引江济太,南水北调,一个个调水工程使江河成网,水系连通,犹如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动脉,为城乡发展提供着不竭动力。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简要说明我们如何才能取得治水事业的成功?
材料二:2014年10月22日,北京市经历了一场漫天的雾霾,人们非常留恋早前的“APEC蓝”。近几年来“雾霾”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究其成因,人们开始深刻反思目前生产生活方式的不良影响,开始呼吁一种以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从而减低碳排放的低碳生活方式。现在低碳生活方式已成为一种时尚,这必将影响和改善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
(2)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相关知识说明“低碳生活”成为新生活方式的必然性。
材料三:2014年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峰会于11月5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如何既确保APEC峰会高质量完成,又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便利,是峰会组织者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北京初冬易发雾霾气象,北京环保部门表示:APEC期间北京将参照2008年奥运会模式,坚决抓好以电力、冶金、建材、石化、焦化等行业为重点的工业企业停产限产,减少污染排放,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其时间跨度和范围可能没有奥运期间那么大。
(3)运用矛盾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