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1840—1920年中国棉纺织业消费棉纱情况示意图。对该图相关信息理解错误的是
下图是各个时期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比重,国家投资自20世纪80年代锐减,其原因有各个时期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的比重① 国有企业改革 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③ 国有企业私有化运动 ④ 国家加强管理
下图是上海工商界庆祝公私合营的场景,新中国采取公私合营的方式是为了
《剑桥中华民国史》载:“(辛亥)革命后10年,在(20世纪)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了马力……但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旭麓这一论述的侧重点是
日本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与此相比,中国的近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