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1)记录的实验数据见表: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像与物的大小______,像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2)实验中,在玻璃后放一只和玻璃前燃烧蜡烛大小完全一样的未点燃蜡烛,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小刚为了测量不规则矿石的密度,做了如下实验:(1)将天平放在 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零刻度后,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横梁平衡螺母向 侧调节,横梁平衡后进行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矿石的质量为 g.(2)在量筒中注入15mL水,系上细线后将矿石放入量筒,水面位置如图丙所示,矿石的体积为 cm3.(3)根据以上数据算得矿石的密度为 kg/m3.(4)假如细线的体积不能忽略,所测矿石的密度比真实值 (大/小).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在观察到蜡烛A的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2)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填“较亮”或“较暗”)环境进行.(3)将蜡烛逐渐靠近玻璃板时,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小明和同学在打扫实验室时,发现实验桌上有一个灯泡,灯泡上标明额定电压为4V,额定功率看不清楚.小明很想知道它的额定功率,刚好桌上还有电阻箱、电流表、开关、12V的稳压电源各一个,小明用它们连成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其中R为电阻箱,小明测出了电流表示数随电阻箱阻值变化的几组值,并将其记录在如下的表格中.(1)当电流为0.5A时,电阻箱两端的电压是 V,灯泡的电阻为 Ω.(2)根据表中数据,请求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3)小明的同学发现小明记录的数据中有一个电流值有错误,这个错误数据是 A.(4)小明的同学认为利用图示器材还能进行下列实验,其中无法完成的是 .A.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B.探究小灯泡的亮度与灯泡功率的关系C.测量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 D.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
如图所示,是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装置.(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_______状态,变阻器的滑片应处于 端(选填a或b).(2)小明根据如图A所示的电路图,将实验器材连接成实验电路.同小组的小亮在检查时认为,从实验目的来看实验电路图B上有一根导线连接错了,建议小明改接.①请你在图B接错的那根线上打“×”;②另画一根导线,使电路连接正确;③如果不改接这根导线,对实验的影响是: (具体说明是什么影响).(3)小明将电路改接正确后,合上开关,调节变阻器的滑片到某位置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指示如图C所示,则电压表的读数是 V,电流表的读数是 A,被测电阻Rx的阻值是 Ω.(4)若将上面实验中的定值电阻R换成小灯泡,在多次测电阻的过程中,发现当电压表的示数增大时,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是 .
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实验记录数据如表:(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2)比较步骤 ,得出结论:导体的电阻与材料有关;(3)比较步骤1和2,得出结论: ;(4)比较步骤1和3,得出结论: ;(5)王刚同学在完成上述实验后,将M同时接到c、d,N同时接到c′、d′,此时小灯泡的亮度比步骤4的小灯泡还亮,是因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