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答题。关河令 周邦彦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1)上阕是如何表现“凄冷”的?(2)全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后面问题。邯郸道上宋荦邯郸道上起秋声,古木荒祠野潦清。多少往来名利客,满身尘土拜卢生。注:唐《枕中记》载,少年卢生在邯郸客店中自叹穷困,却在梦中享尽荣华富贵。及醒,店主所蒸黄粱尚未熟。后人称此为“邯郸梦”或“黄粱一梦"。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氛围?简析“卢生”在诗中的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催成清泪,惊残①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注释】①惊残:惊醒。②故山:即家乡。 这首词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请依据文本内容简要概括。“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一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双调]折桂令过多景楼周文质滔滔春水东流,天阔云闲,树渺禽幽。山远横眉,波平消雪,月缺沉钩。桃蕊红妆渡口,梨花白点江头。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此曲前八句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春景,结合原文,简要分析。(2分)“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哀情在结尾处才涌出,看似突然,其实合情合理,请结合全曲,说两个理由。(4分)
阅读下面一首散曲,回答下面的问题。【双调】水仙子 寻梅乔吉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①,树头树底孤山②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③。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注:①两履霜:一双鞋沾满了白霜。②孤山:在杭州西湖,多梅花。宋代诗人林逋曾隐居于此赏梅养鹤。③缟袂:素绢的衣袖。绡裳:薄绸的下衣。“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这两句是怎样描绘梅的形象的?结合全曲,简要分析作者情感的变化。
阅读下面两首“咏竹”诗,完成后面的问题。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白居易为表现“竹”的形象特点,两首诗中分别采用了不同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请分别概括两首诗中“竹”的形象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