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乙为图甲中A海域附近海底地形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的地形名称为: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2)简述图甲中B、C两海域的海水性质差异、资源优势与环境问题。海水性质差异:__________;资源优势:__________;环境问题:__________。(3)M海峡表层海水的流向是__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 ____
【地理—旅游地理】阅读下面图表材料,分析同答问题。材料一:我国甲、乙两省份的重点旅游资源分布图。材料二:甲、乙两省份2008年旅游业数据统计表。
表2(1)甲省和乙省旅游资源比较有哪些优势。(2)分析乙省旅游业收入高及甲省08年旅游收入明显下降的原因。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阿富汗位于亚洲的中西部,是一个多山的高原国家。农牧业是该国经济的主要支柱,农牧民约占全国人口的80%。材料二:瓦汗走廊位于帕米尔高原南端和兴都库什山脉北段之间的一个山谷,谷底海拔4900多米,每年6~8月都会有牧民来此放牧。材料三:阿富汗附近地区略图及沿图中四段经线的年降水分布曲线图。(1)简述图9所示区域沿36°N纬线的降水分布特点,并解释其原因。(2)分析当地的牧民只有在6~8月才到瓦罕走廊放牧的原因。(3)描述阿富汗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世界和我国某区域图材料二:甲、乙两地区气候资料
(1)说明A、B两海域表层海水盐度空间分布上的差异,并分析B海区表层海水盐度空间分布的形成原因。(2)甲乙区域农业有共同的经济作物。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与乙区域相比甲区域发展该经济作物的优势自然条件和限制性自然条件分别是什么?(3)甲、乙两区域在石油工业发展现状上存在的明显差异是什么?为什么?
下图是从极点上空看到的太阳光照图,阴影部分代表夜半球。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所示日期为________。(2)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为________。(3)写出太阳直射点坐标:纬度________,经度________。(4)图中A.B.C.D四点中,白昼最长的是________点。昼夜等长的是________点。(5)早晨6点的是________点。(填字母)(6)A点的昼长是________小时,日落时间是________点。(7)正午太阳高度能达到90°的是________点。(填字母)
读地球公转轨道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图中地球公转轨道上画出公转方向。 (2)地球公转至D点时,日期是________,北半球节气是________,此时接近________(近日点或远日点) (3)当地球处于D位置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 (4)地球从A点运行到C点的过程中,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大庆市的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