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改革开放35年,为此,某校高三学生围绕着35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开展了探究活动。同学们在活动中收集到以下几个材料,并根据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材料一:
表一:1978年~2013年我国经济发展状况
年份
|
国内生产总值(GDP亿元)
|
国家财政收入(亿元)
|
1978年
|
3645.2
|
381
|
2013年
|
249529.9
|
51000
|
表二:1989年~2013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状况
年份
|
1989年
|
2001年
|
2003年
|
2013年
|
城市
|
1374元
|
6860元
|
8500元
|
13786元
|
农村
|
602元
|
2366元
|
2622元
|
4140元
|
注:2003年以前,我国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大于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
(1)以上两个表格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两个表格之间存在着什么联系?如何解决表二中所反映的问题?
材料二: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为了让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享受到实惠,十七大报告指出,要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2)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材料三:由于30多年前的真理问题大讨论,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从而使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理论,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上述材料体现认识论中的哪些道理?
(4)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对于我们青年学生有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