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要求,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
材料一:2002年新疆共培养爱国宗教人士8 000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努尔·白克力在总结大会上希望爱国宗教人士发扬爱国、爱党、爱教的光荣传统,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引导信教群众开展正常的宗教活动,旗帜鲜明地同民族分裂分子作斗争。材料二:近10年来,“东突”恐怖势力在新疆境内制造了至少200多起恐怖事件,造成162人丧生,400多人受伤。2001年我国政府正式宣布“东突”恐怖势力是国际恐怖主义的一部分。2003年12月15日,中国公安部公布了第一批认定的“东突”恐怖组织和恐怖分子名单。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材料回答“东突”与宗教和民族的区别。(2)结合材料分析我国是怎样处理宗教与民族问题的。(3)我国为什么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材料一:唐初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是一幅最早反映汉、藏民族团结的历史画卷,真实地记录了松赞干布派遣禄东赞到长安向唐太宗提出联姻要求的场面。材料二:驱逐帝国主义在西藏的势力,西藏人民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家庭中来;西藏地方人民政府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巩固国防,西藏军区逐步改编为人民解放军;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材料三:在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中,有藏族代表35名;在西藏自治区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代表超过80%。中央和其他省市都有无偿的“援藏工程”;各地都选派一些优秀人才,支援西藏建设;内地一些学校还开设了“西藏班”,为来自高原的藏族孩子提供优质教育。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事实,国家投入巨资兴建青藏铁路,将为西藏经济腾飞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200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启动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到2007年使西部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有关政治常识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这些原则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3)结合材料分析西藏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原因。
材料一: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加快水利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突出强调要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2010年底完成大中型和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2013年底前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同时对大江大河大湖治理、节水灌溉建设、水资源保护、水土流失防治、小水电建设、防洪排涝抗旱设施建设等提出了明确要求。材料二:今年第四季度,中央新增200亿元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主要解决涉及民生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水利问题。试分析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青年学生要“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老一辈革命家陈毅说过:“我们如果没有理想,我们的头脑将陷于昏沉;我们如果不从事劳动,我们的理想又怎样实现?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理想主义者,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行动主义者!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理想与行动的综合者。”(1)为什么要把个人理想同社会理想结合起来,做最大的理想主义者?(2)为什么我们要做“理想与行动的综合者”?(3)为什么要把理想的实现与艰苦奋斗统一起来?
材料一:《人民日报》载文指出:“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材料二:《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在革命战争时期、和平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都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先进典型,尽管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所在的岗位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始终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民族的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知难勇进,发奋拼搏,用自己辛勤的汗水、聪明才智,乃至热血和生命,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了贡献。(1)结合材料一,说明人生价值两个方面的关系。(2)结合材料二,说明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的哲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