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题:请你进入下列情境中,参与问题的探究与分析。(本部分共1小题,共14分)
近年来,中国多地的持续的大雾天气使得“PM2.5”这一陌生的专业术语,成了民众口中的热词。某校高二(1)班的5名同学组成探究小组,对PM2.5的成因、检测和治理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展开了热烈讨论,请你一同参与。
信息点击
2011年秋季对于我国中东部地区来说是一个多雾的季节---先后共发生15次较大范围的大雾天气过程。现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并无PM2.5的相关限值,这也造成了环境部门发布的评价结果与老百姓主观感受不太吻合的现象。在公众对大雾天气的持续关注过程中,一个原本陌生的词汇PM2.5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迅速成为网络热词。2012年2月29日,环境保护部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了新修订的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评价考核体系。
简要说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修订过程体现了哪些认识论的道理。
观点碰撞
同学甲:据我了解,一台PM2.5检测仪器大约要花费二三十万元,一年的运营维护成本近5万元,一个监测站常年运行下来成本很高,目前在全国范围内立即开展PM2.5的检测还有一定难度。
同学乙:但是在全国推广PM2.5的检测,也意味着大量检测仪器的上马,相关生产企业也将迎来一个较大的市场机会,还是应当尽快在全国推广PM2.5的检测工作。
(2)请你站在同学甲或同学乙的立场上,运用唯物论有关知识论证该观点。
参与行动
同学们通过讨论交流认识到,PM2.5主要来源于日常发电、汽车尾气、工业生产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PM2.5纳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只是第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才是关键。
(3)请你提出两条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