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历史
  • 题型 简答题
  • 难度 较难
  • 浏览 1092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时务学堂师生问答
杨树谷(学生)问:孟子曰:“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读书至此,不免有疑问。夫委贽为臣,当临难无苟免,何得不谏君于过,而竟去云乎哉?虽曰当时人主不足以有为,而臣道不可不尽也明矣。孟子之意究竟何如?
教习梁(启超)批:《记》曰:“非特君择臣也,即臣亦择君。”又曰:“君使臣以礼。”夫臣者也,与君同办民事者也……六经之中,言此等道理者极多,决不为怪异也。自秦以后君权日尊,而臣之自视,以为我实君之奴隶。凡国事之应损应益,君之所为应直谏犯颜者,而皆缄默阿谀为能,奴颜卑屈以容乐于其君,而“名节”二字扫地尽矣。至于今日,士气所以萎靡不振,国事所以衰,罔不由是。此实千古最大关键矣。其亦未闻孟子之大义焉耳!
问题
你认为杨树谷产生这种疑问最直接的依据可能是什么?
梁启超是通过什么方式进一步论证孟子关于君臣关系思想的?
结合秦汉以来的历史,你认为梁启超的分析有没有道理?在你看来时务学堂师生以此为题展开议论的真实用意何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时务学堂师生问答杨树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