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语文
  • 题型 文言文阅读
  • 难度 中等
  • 浏览 1246

曹、马能收人心
曹操自击乌桓,诸将皆谏。既破敌而还,问前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操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侥幸破之,虽得之,天所佐也,顾不可以为常。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
魏伐吴,三征各献计,诏问尚书傅嘏,嘏曰:“希赏邀功,先战而后求胜,非全军之长策也。”司马师不从,三路击吴,军大败。朝议欲贬出诸将,师曰:“我不听兰石,以至于此,此我过也,诸将何罪?”悉宥之。弟昭时为监军,唯削昭爵。
雍州刺史陈泰求敕并州,并力讨胡,师从之。未集,而二郡胡以远役遂惊反,师又谢朝士曰:“此我过也,非陈雍州之责。”是以人皆愧悦。
讨诸葛诞于寿春,王基始至,围城未合,司马昭敕基敛军坚壁。基累求进讨,诏引诸军转据北山。基守便宜,上疏言:“若迁移依险,人心摇荡,于势大损。”书奏报听。及寿春平,昭遗基书曰:“初,议者云云,求移者甚众,时未临履,亦谓宜然。将军深算利害,独秉固心,上违诏命,下拒众议,终于制敌禽贼,虽古人所述,不过是也。”
然东关之败,昭问于众曰:“谁任其咎?”司马王仪曰:“责在元帅。”昭曰:“司马欲委罪于孤耶?”引出斩之。此为谬也!
操及师、昭之奸逆,固不待言。然用兵之际,以善推人,以恶自与,并谋兼智,其谁不欢然尽心悉力以为之用?袁绍不用田丰之计,败于官渡,宜罪己,谢之不暇,乃曰:“吾不用丰言,卒为所笑。”竟杀之。其失国丧师。非不幸也。
(选自《容斋四笔》有删改)
〔注〕①马指司马师、司马昭等司马氏。② 三征指的是征南大将军王昶、征东大将军胡遵、镇南大将军毋丘俭。③ 傅嘏(gǔ),字兰石。
对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安之计,是以赏相:表示动作偏指另一方,你们
B.师又朝士曰谢:道歉
C.诏诸军转据北山引:率领
D.谁任其咎:失败

下列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都能够表现司马氏善“收人心”的一组选项是(     )
①诸君之谏,万安之计,始以相赏 ②我不听兰石,以至于此,此我过也,诸将何罪 
③此我过也,非陈雍州之责  ④虽古人所述,不过是也 ⑤司马欲委罪于孤耶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③⑤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伐吴失败后,出征的军队中所有人都得到了宽宥,只有司马昭受到了惩罚。
B.雍州刺史陈泰请求司马师与并州联军讨伐胡人,队伍还没有集合起来,胡人却已逃了回去。
C.王基讨伐诸葛诞时,“人心摇荡”,但他凭借自己的“深算利害”,最终取得胜利。
D.作者认为曹、马固然奸诈,但用兵之时一般能够笼络人心,让将士乐于为其效力。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 希赏邀功,先战而后求胜,非全军之长策也。
                                                                         
⑵ 初,议者云云,求移者甚众,时未临履,亦谓宜然。
                                                                          
⑶ 袁绍不用田丰之计,败于官渡,宜罪己,谢之不暇。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曹、马①能收人心曹操自击乌桓,诸将皆谏。既破敌而还,问前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