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李克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外记者时强调,我们要建立和完善不能贪、不敢贪的反腐机制,让腐败行为、腐败分子依法受到严惩,绝不手软。更重要的是,要让权力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中运行,使人民能够更为充分和有效地进行监督,这是把权力涂上防腐剂,只能为公,不能私用。(1)为什么要把政府权力涂上防腐剂,只能为公,不能私用?(2)我国应该采取哪些途径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
材料一:十七届四中全会召开前,中共中央就节能减排等群众关心的在中南海举行座谈会,广泛邀请党外人士参加,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材料二:哥本哈根离我们很远,我们感受不到为人类的未来谋划的会议气氛。但我们却能感受到,现在的寒冬腊月却与几十年前的动辄零下三十多度的寒冬腊月不可同日而语。气候变暖,能源危机,生态危机,水危机……我们现在所持有的生活态度、经济模式将直接关系到人类的未来。我们需要为子孙后代计,为他们预留生存空间。所以,节能降耗,人人有责。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肩负着国家的希望,怎能无动于衷呢?我们应该积极响应号召,在节能减排方面、倡导低碳生活方面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做一名合格、优秀的中学生。请从辩证法的发展的观点谈你对推进节能降耗、低碳生活的建议。
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中国政府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和行动。妥善应对气候变化,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和长远发展。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说说国家高度重视节能减排的理由。
2009年12月7日—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者哥本哈根召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再次成为全球焦点,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影响到当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某中学高三(2)班的同学以“气候变化与生活”为主题,开展综合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走访、上网、咨询、查阅等途径获得如下信息。信息一 气候与经济多变的气候对社会经济各层面的影响也日渐深远,气象因素正成为制约经济活动的巨大力量。极端气候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显而易见。首先对农业生产力可能会造成影响,如不采取任何措施,到2030年,中国种植业生产能力在商品化上可能下降5%到10%。专家认为,气候变暖与经济发展将导致能源消费与供给结构性矛盾加剧,工业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将受到影响。此外,全球性高温的持续,将刺激中国的空调制冷电力消费给电力供应带来严峻的挑战。近百年来,中国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发生了明显变化。据统计,我国每年受各类灾害影响的人口达4亿人次,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高达2000多亿元。信息二 气候与政治气候变化给全球各地的政治局势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本来就脆弱的国家和地区。持续快速恶化的环境加大了政治和经济压力,导致某些国家国内关系高度紧张;北极地区也成为各国争夺领土和资源的新战场。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就此刊发文章说:气候变化可能引起政治动荡及国际争端。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把达尔富尔冲突同全球变暖联系在了一起,尽管专家对于把达尔富尔问题同气候变化直接联系起来持谨慎态度,但是他们表示,东非地区的迅速沙漠化从中起到了一定作用——而且这个趋势还在不断加快。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1)同学们就气候变化给经济生活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请你从经济生活角度,为我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提出相应的具体政策措施。(2)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全球气候变暖关系到各国利益。请你结合信息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世界各国应该怎样共同应对气候变化?(3)在探究活动中,同学们深深体会到气候变暖其实与我们人类活动息息相关,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知识,探讨我们青少年能为应对气候变暖做些什么。
材料一: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2009年8月27日闭幕,会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材料二:中国2009年11月26日正式对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9年11月25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还决定,这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会议还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和行动。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就我国如何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提出合理建议。
材料一:在这个世界上,就连最为人迹罕至的地方,也都“烙刻”上了人类的痕迹。在太平洋最人迹罕至的地方,位于北纬35°到42°之间,夏威夷群岛的东北方向,距离加利福尼亚沿海1000英里的位置,又有一个“新大陆”正在生成——“第八大陆”,应该叫做“太平洋垃圾涡旋”,这个“新大陆”完全是由垃圾堆起来的,已蔓延到14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聚集了超过700万吨的垃圾。在这个垃圾“联合国”里,有来自美国的球鞋、中国的塑料袋、日本的渔网碎片、加拿大的集装箱外壳……材料二:2009年12月7-18日,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全球减排协议。中国积极为全球气候变化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中国政府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巨大努力。(1)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材料一、二的人类活动。(2)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二,指出我们对发展方式的选择,说明中国实现单位GDP碳排放目标的对策。(3)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谈谈,如果你有幸参加联合国青年大会环境峰会,你会向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和人民发出怎样的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