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李克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外记者时强调,我们要建立和完善不能贪、不敢贪的反腐机制,让腐败行为、腐败分子依法受到严惩,绝不手软。更重要的是,要让权力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中运行,使人民能够更为充分和有效地进行监督,这是把权力涂上防腐剂,只能为公,不能私用。(1)为什么要把政府权力涂上防腐剂,只能为公,不能私用?(2)我国应该采取哪些途径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
共24分)材料一:下图代表现代社会中存在的两种不同的收入分配结构示意图。两幅图所代表的社会财富总量相等。图一为“金字塔型”、图二为“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指出:到2020年要做到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中共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中的两种分配方式对我国经济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2)从政治生活的角度谈谈中共如何实现自己的承诺?
材料三: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离不开文化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为了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鼓励和支持文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国家商务部、外交部、文化部等部门协同评审和制定《2011——2012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目录》。 (1)结合材料三,运用经济常识,说明应该怎样搞好我国的文化对外贸易 材料四:目前,我国文化建设普遍存在“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农村文化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2009年,城市文化投入占全国文化事业费的70.6%,农村仅占29.4%,;城市人均文化事业费为33.27元,而农村人均文化投入只有12.1元。“十二五”期间,我国政府将统筹城乡文化发展,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向农村基层的延伸和覆盖,努力弥补农村文化建设的历史欠账,使文化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布局、合理配置,让农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样的文化实惠,推动城乡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结合材料四,从政治常识角度,说明政府统筹城乡文化发展的必要性。
材料一:2011年11月1日清晨,中国“长征二号F”遥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将“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升空。2日夜至3日凌晨,神八与天宫一号成功实现交会对接。这使得中国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世界第3个完全独立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从而掀开了世界航天事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崭新一页。(1)联系实际说明积极发展航天技术,扩大航天技术应用的经济意义。材料二: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地面的过程中爆炸失事,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哥伦比亚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飞机燃料箱外脱落的一块两公斤重的泡沫材料,撞上了航天飞机左翼前缘的热保护部件,形成了裂孔,致使飞机爆炸和7名宇航员丧生。但此事并未阻击其他国家的航天飞行计划。在美国航天飞机出事一天后,俄罗斯成功发射“进步M—47”货运飞船。2008年“神七”首次实现航天员出舱行走。2011年9月29日,我国“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发射,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这之前,因“实践十一号04星”发射失利,今年8月底发射天宫一号的原计划被取消。)(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分析各国航天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材料三: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航天大国,中国政府坚持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宗旨,愿意本着“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发展”的原则,与世界各国开展航天合作交流。(3)从政治常识的角度,说明中国政府在和平开发利用太空上的立场的正确性。
阅读相关资料和图幅,回答问题。材料二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我国自主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坚持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引导推动相结合,科技创新与实现产业化相结合,深化体制改革,以企业为主体,推进产学研结合,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1)请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常识知识分析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材料三 近年来,N市在外来人员100人以上的村(社区)都建立了由社区(村)党支部、社区居委会(村民委员会)管理和协调的社会融合组织。这一组织立足新老市民共建共促共享,帮助外来人口尽快融入当地社会,成为新老市民交流沟通、政治参与、共同服务、组织动员和融合共进的桥梁和纽带。通过这一组织管理协调,N市外来人员实现了由“农民工”、“外来务工人员”到“新市民”的转变,N市的和谐社会建设得到了进一步推进。为此,N市“新老市民共建共享融合模式”荣获首届“中国社会创新奖”。(2)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N市新老市民共建共享融合模式给我们的唯物史观启示。
材料一 “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一词从2001年入世后开始走红,但事实上中国获利微乎其微,以苹果手机为例,每卖出一台iphone,苹果公司独占58.5%的利润,中国制造业获得 的利润只有1.8%。当前,“中国制造”中有很大比重是“中国组装”,且对外依存度占到60%,因此,中国制造走向世界还有很遥远的路。(1)针对材料一中的问题,运用经济学知识,谈谈我国如何提高全球化背景下的对外开放水平?材料二 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扩大文化消费,规范文化市场,维护文化安全。(2)结合材料二,说明在发展文化产业上应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哪些观点。材料三 中国与印度建交60年来,两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历风雨而前行。中印之间有分歧,但不能掩盖两国之间存在共同利益诉求的事实。中印同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新兴国家,在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上有相似的诉求。在维护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上有共同的利益,而且两国都有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建立更加密切和广泛的理解与合作的愿望。客观地说,中印在政治上是合作高于对抗,在经贸上是互补大于竞争。片面强调共同利益不现实,而单方面放大分歧也不明智。(3)结合材料三,运用国际关系的知识,对中印关系加以分析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