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婚姻自主是近代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这种变化开始于
1912年12月孙中山把“平均地权”“节制资本”“铁路国有”和“教育普及”列为民生主义的四大纲。他认为,只要实行这四大纲,“我中华民国之国家就一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孙中山的这种认识 ( )
史学大师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说:“庚子、辛丑以后,国家危机日益暴露,而满洲部族之意识日益鲜明。”这主要表现为清政府 ( )
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致函英国外交大臣说:“运动进行的方式有条不紊以及对外国利益所表现的显著尊重,使得它同以前所有此类起事区别开来,并且在中国人中间获得了对它的一定程度的同情,而满清朝廷再也不能声称享有这种同情了。”函中“运动”指( )
清初任源祥说:“天下有不得不鞭之势,张江陵(居正)不过因势而行之。”张居正当时不得不实施一条鞭法的客观形势不包括 ( )
《左传》记载公元前493年晋国卿大夫赵鞅在某次战前宣布的誓词:“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人臣隶圉免。”赵鞅的这一政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