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伯里克利在演讲词中这样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在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修昔底德《伯罗奔撒战争史》请完成:(1)材料中的“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是真的吗?这里所说的“全体公民”是指什么人?(2)这种民主政治对古代人类文明有何贡献?
某中学八年级(1)班开展“新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同学们的讨论。(1)建国前夕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一部法律文献是什么?这一文献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在探究中,同学们发现1954年是新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史上关键性的一年。请你结合有关事实进行说明。(3)我国民主与法制的进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新中国成立后,哪一时期民主与法制遭到了空前的破坏与践踏哪一次会议后我国又逐步走上了依法治国的道路?(4)你准备通过什么方式展示同学们的探索成果?
下面是与周恩来总理有关的两幅老照片图一 图二 图三 同中国建交国家数字统计请回答:(1)图一反映的是哪次国际会议?周恩来总理提出了什么方针打破了会议僵局,推动会议圆满成功? (4)(2)图二名称为“历史性的握手”,这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请再举出发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史上的两件大事。(2)(3)图三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史实?(2)你能分析其中的原因吗?(2)(4)你认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
浏览名人长廊,领悟文明进步。如图:(1)先进思想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为建立理想社会,马克思创立了哪一科学理论?(2)追求政治文明是现代化探索的重要内容。2011年是辛亥革命的百年庆典,在促进中国现代化方面,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怎样的深远影响?(3)杰出人物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请列举上面图片中任一历史人物(除马克思、孙中山外)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的贡献。
探究历史,回答下列问题。2011年,中东地区发生了称为“中东之春”的民主运动,如利比亚、叙利亚等国。西方势力乘机兴风作浪,2011年发动了入侵利比亚的战争,现在正考虑干预叙利亚问题。在这一些列事件中,美国和西欧国家表现了较强的文明认同感和行为协同性,令人关注。【文明追溯】(1)中东主要指西亚和北非地区。这里先后诞生了古代埃及、古巴比伦两大文明古国。这些文明是在什么样的地理环境中产生与发展的?(2)中东地区是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民族聚居区。请写出伊斯兰教的创立者或古代阿拉伯文学的代表作。(3)中东地区是亚、非、欧三大洲的交会之地,历史上曾遭受许多帝国的征服,但该地区居民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请举出古代阿拉伯人把东方文化传至西方的一个事例。【动乱分析】(4)二战以来,中东地区长期动荡不安,其因素有哪些?【相关联想】(5)二战后,美国力图控制西欧、对抗苏联,推行“冷战”政策。请列举冷战政策的表现。
科学确定学习主题,可以提高我们的历史学习能力。分析下面两则材料,有助于我们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这一主题的再认识。材料一:在世界的东方,屹立着一个历史文化从未间断的国家─中国。然而,170年前,英国派出的只有7000人的远征军远道而来打败了这个拥有80万军力的东方大国;150年前10月的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110年前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巨大的国耻。材料二:在民族耻辱面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和斗争:“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大将酬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君足壮海军威”,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他们的不屈不挠、御辱自强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动力。(1)材料中“170年前”、“150年前”、“110年前”分别指的是发生在中国的什么事件?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些事件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恶劣影响。(2)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在巨大的民族耻辱面前,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抗争?请举两例说明。这些抗争起到了什么共同作用?(3)通过以上材料及问题的回答,谈谈你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这一主题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