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诸位代表先生们,全国人民所渴望的政治协商会议现在开幕了……我们的会议之所以称为政治协商会议,是因为三年以前我们曾和蒋介石国民党一道开过一次政治协商会议……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恢复了政治协商会议。”请完成:(1)“和蒋介石国民党一道开过一次政治协商会议”是何时何地召开的?(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何时召开?会议通过了哪一文献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3)请你举出一项会议通过的内容。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钜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材料二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史记·商君列传》请回答:(1)材料一 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其主要措施。(6分)(2)用材料一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3分)(3)据材料二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3分)
阅读下图,回答问题。(1)请你仔细分辨两幅图片,哪一张是春秋形势图,哪一张是战国形势图?(2)观察两幅图片,看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与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有什么变化?(3)在图上可以看到无论是春秋时期,还是战国时期,都有著名的重大战役发生。你能比较出这些战役在本质上有什么区别吗?(4)春秋战国时期这种诸侯混战局面,主要是由于西周实行的一种制度所埋下的祸根。这种制度在当时起到了哪些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政府中……“自强”的音符日益响亮,并在此后三四十年问成为中国为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复兴之路》(上) 材料二: 材料三: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办于上海黄浦江边。……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后来,《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置兴之路》(上)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中“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指的是什么运动?(2分) (2)材料二中,把图1的主张变为实践的政治运动是什么?(2分)孙中山把图2中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2分) (3)据材料三,写出这场“文化启蒙的运动”名称。(2分) (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说明这些运动反映的共同主题。(2分)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天安门广场每年五一、十一都要摆放孙中山先生画像,以示对中国革命之父孙中山的纪念。材料二:前国家主席、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曾在一次纪念活动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请回答:(1)1905年,孙中山建立的统一的革命组织是什么?(2分)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的首义地点是哪里?(2分)(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4分)(3)材料二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革命事业最亲密的合作者”,请列举一个国共合作下的重要历史事件。(3分)
材料解析题:综观历史,欧洲一直是一片活跃的区域,请结合所学完成表格中的问题。